孟培德接了本子,坐下翻看。
谢星珩拿了铜剪,剪一截烛芯,看茶碗里没水了,又给添上茶水。
客院里的小厨房开火了,方便他们日常吃喝。省得不自在,吃喝都拘着不舒坦。
谢星珩看时辰晚,怕老师熬到这时辰饿了,就说去拿点吃的来。
孟培德不要。
“他们都睡了,不麻烦了。”
谢星珩笑道:“没事儿,正好让您尝尝我的手艺。”
大晚上的,不弄复杂了。
谢星珩进厨房,看里头食材,下了一碗面疙瘩汤。
孟培德喜好清淡的口味,谢星珩只放了鸡蛋跟青菜碎,另拿了一盘腌萝卜做配,就这么端过去了。
前后不到两刻钟,孟培德也看完他的作文了。
他还研究了会儿谢星珩的字迹,是炭笔所写,不是毛笔。
结合本子大小,比掏出笔墨纸砚方便。
孟培德还看了字迹走向,虽说不是毛笔字,但谢星珩的功底在,没把字写得发飘发虚,整个格式是照着科举程文来的。
他放下本子,看谢星珩把面疙瘩汤和腌萝卜摆他面前,先夸了一句:“难为你一片孝心。”
谢星珩只是笑,没跟着拍马屁。
他这人就这样,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
恩师嘛,自然要敬着,也要孝顺着。
孟培德拿勺子搅拌疙瘩汤,跟谢星珩说文章的问题。
“老毛病,仔细斟酌的文章,都太拘谨。写狂放的文章,又有失偏颇,太过激烈。若是以前,这也算了。现在还是改改。”
天子不同,对文章的态度不同。
科举取士,也是天子纳贤。
依着孟培德的标准,谢星珩的卷子能取中。
关键是新皇登基不久,见不得“刺头”。
谢星珩清楚他的问题在哪里,他在学习上也有自己的心得,数个月的学习,他也在琢磨怎么改。
今天又是这个问题,他便跟孟培德商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