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腾地站了起来,“这是才德之士的名单吗?这是官戚簿!除了世家之后就是官员子侄,一大半还都躲得无影无踪,这等百无一用的绣花枕头,我要他们何用?”
荀彧见他生气了,赶紧劝慰道:“将军息怒,徐书佐立的这份官戚簿也不是没有道理。现在混乱之际,各家牧守都在想办法拉近关系结为进退之友。举荐郡属官员的子侄为孝廉可以授予他人恩惠,既而因此结为盟友。”
“酸枣会师之际,哪个不是信誓旦旦的?那样的歃血为盟尚且不牢,靠举人家儿子为孝廉结成的关系就靠得住了?那些世家子弟有几个名副其实的?”曹操说到这儿忽然意识到荀彧也是颍川世家子弟,马上颇自然地补充道,“这些人里能有几个像文若你一样的,是忠心为国的志士?”
“将军过誉了。”荀彧低着头谦让。
徐佗跪在那里哆哆嗦嗦问道:“那……在下……再去……”
“不用去了!”曹操一摆手,“你再七拼八凑弄一份也好不到哪儿去。这样吧,我说了算,举本县魏种为孝廉。”
“魏种!”徐佗有点儿犯难,“可是他父母早就……”
“可是什么?”曹操指着他鼻子道,“莫看人家的小门小户,但是在黄巾之乱的时候以布衣之身立过功,这样的人还不该重用吗?难道只有孝敬自己爹娘才是孝,保全别人父母性命就不是孝吗?”
“是孝是孝。”明知他强词夺理,徐佗也不敢顶撞,“不但是孝,而且是仁孝。”
荀彧、陈宫、戏志才见他还真会顺藤爬,都不禁掩口而笑。
“那不就成了嘛!就是魏种了,你去办吧。”曹操甩甩袖子。
徐佗赶紧爬起来,也不管拿来的竹简了,简直就是夺路而逃。
戏志才笑道:“将军举孝廉还真是别具一格。”
“那还不是跟戏先生您学的嘛。”曹操沾沾自喜,也学着摇头晃脑道,“《吕览》有云‘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所谓本者,非耕耘种殖之谓,务其人也’,我这正是求才养士,固本之道啊。”
戏志才不禁沉默:曹孟德已经摸透我这一套了,看来这笔买卖快要做到头了……
陈宫这半天一直是瞧热闹不说话,曹操感到很诧异:“公台,你有什么事情找我?”陈宫还是不肯明言,故意瞟了一眼荀彧。曹操知道他怀着提防之心,便道:“文若是特意从河北来投靠我的……来,我现在正式任命你为奋武司马。”
曹操是奋武将军,他任命荀彧为奋武司马,足见亲厚之意。荀彧却是安之若素,只拱手道:“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