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难以说服,政策之难,难在田间处,”
话说的对也不对,田间百姓是难以说服,但朝廷的政令又没有保障,百姓何以从之,
苏崇眉头微微一皱,眼前二人说话避重就轻,江南上等田亩天下之最,可惜,都在武勋和世家乡绅手中,百姓税赋已经到了极限,如此国策推行,难免百姓不从,更有一层原因,还是在那些官场上的世家大族,他们是怎么想的,
端起茶碗,轻轻抿了一口,那浓郁的茶香瞬间在口中散开,让有些沉闷的心情,稍许有些平静了一些,缓缓而道;
“两位大人,改田为桑,乃是内阁决策,宫里批复的,不可更改,百姓愚昧,但江南诸位大人可不能迷糊,此法既能增加朝廷税赋,又能充盈国库,于国于民皆有利可图,至于日后的保证,百姓的担心,也应该考虑,那为何不先让百姓一边种桑树,一边种粮食呢,贾大人,这些你没有考量吗?”
贾雨村脸色难看,叹口气,许多事不在于事,而在于人,
“苏大人有所不知,这江南之地,虽说鱼米之乡,物产丰富,可百姓世代以耕作为生,口粮吃食为一方面,另一个就是朝廷赋税太重,万一到了收税的时候,交不出税赋,百姓手上的田亩,不知又是谁的了,
最后,就是种植桑树,都说江南桑树不少,但也不是人人都会种,大部分人还需从头学,种了桑树就是需要养蚕,这些东西尚好养活,但也是个精细的活,若是伺候不好,到头来一无所获,”
江南世家大族,武勋乡绅可不是善男信女,原本还有近乎百万亩的良田,如今的年月,已经不足五十万亩之数,那些没有赋税的田亩可都在这些权贵世家手里,刚刚所言那些话,但凡有一处闪失,就怕家道中落了,
“是啊,苏大人,除了贾大人这个理由,更重要的就是苏州织造局那边,说是今岁定要凑齐至少八十万匹丝绸,加上耗损部分,至少需要八十万匹以上的生丝,那就需要桑田二十万亩,那么多田亩需要改,又该如何改?”
这才是关键,要是要的少,可以慢慢更改,等百姓有了收益尝到了甜头,还怕没有人更改吗,
贾雨村他们做官至此也不是傻子,政策虽好,但到了下面官员手里,未必是好的,加上官场上那些糟心事,多做多错,
苏崇听完后,脸色变得凝重,这些话是他在京城从未听过的,恩师所言的江南事,并未提及这些,但明明有更好的法子,为何不去做,景大人,庄大人,亦或者是杨公公,又在里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二位大人果真是心系朝廷,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