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再好,再没有相应的火力情况下。
往往会付出较大的代价。
朝鲜战争之中无数的战例都表明了这一点。
在志愿军指挥官将战术发挥到极致之时,却因为重武器方面的差距,导致了战斗失利。
原本应该是大胜,最后打成了惨胜。
从那之后,很多人就变成了坚定的火力党。
包括楚云飞自己..也深深信奉火力为王这一点。
武器装备是人用的,主观能动性很重要,这没错。
殊不知穷才战术穿插,各种挺进包围侧击。
富起来的我军,各种作战计划基本上都是饱和式的火力覆盖(核弹覆盖)。
在这种情况下,战术穿插什么的,还有什么意义吗?
讲实话,意义不大。
就类似现如今楚云飞和日军作战。
两军对垒,日军刚一集结部队准备发起冲击。
楚云飞的炮兵就对他们的集结点展开火力强袭。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还怎么组织有效的进攻呢?
退一步讲。
如果楚云飞没有这些炮弹。
那么他就只能够依靠迫击炮打遮蔽弹幕。
迫击炮的毁伤效果自然就差了许多。
且如果不是开阔地的情况下,往往一枚迫击炮炮弹直接命中才能够炸死一头的小鬼子。
这也是为什么楚云飞在此前的战斗之中山炮、野战炮迫击炮打出去了小两万发的炮弹。
步兵又冲上去和日军血战几个小时,乃至两天往往才歼灭几千头小鬼子的原因。
六十毫米迫击炮在攻击野战防御工事的时候十分吃力的。
在最开始对付日军的时候。
这群小鬼子们狂妄无比,甚至挺着胸膛冲锋。
妄图击溃国军部队的士气,达到追击的目的。
而现在..他们的打法谨慎无比。
能匍匐前进就匍匐前进。
至于防御工事也是能修多坚固就修多坚固。
生怕一个不留神,小命不保。
楚云飞自己心里面也清楚。
这一段时间,仗势必会比之前难打一些。
等熬死了这批日军精锐之后,再补充进来的势必都是二次入伍的老兵以及临时征召的新兵。
换言之。
只要能够再歼灭日军十万左右的兵力。
便可以直接开始局部的反攻。
无需鏖战那么长的时间。
楚云飞的心中实际上已经有了接下来的作战思路。
首先是要光复太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