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前往运城参观。
此时负责接待这群苏联人的方立功也是有些疑惑。
此时的他正在运城负责骑四师的整编整训工作。
小三千号人的骑兵师,每一天消耗的钱粮都是天文数字。
这里面还有不少的烂账,梳理起来十分消耗心力。
楚云飞又给他丢了个大活.
好在没让方立功折腾太久。
第三天的时候,他们便离开了运城,北上前往长治地区。
接到消息的楚云飞。
此时正陪同着史迪威上校参观他们的训练场。
“这是我军的近距离作战,也可以称之为乡村巷战训练张,那边是手榴弹投掷点,这里则是训练的出发点我们将给予士兵们最大程度的贴合实战。”
史迪威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现如今各国的陆军方面其实具备较大的诧异。
就如同很多人认为“德国人天生就是好士兵”一样。
各国的武官并不是不了解德国人的军力。
其实恰恰相反。
很多国家对于战前德国人的小动作心知肚明。
至于为什么会演变成了后面的那番模样,这里面就说不清楚了。
如果从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的表现来看。
英国人的战术战法行为颇为呆板,谨小慎微,在英国本土作战之时,他们顽强抵抗。
但在远东殖民地的作战时,他们的二线部队并不具备相应的战斗精神。
美国士兵则是会被批评过度的依赖物质因素。
没有足够的火力准备,他们就不会发起进攻。
这些说法不是没有道理。
但是在影响一场战斗胜负的。
往往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例如环境、领导力、装备、以及战术与训练。
尤其是训练这方面。
史迪威作为一名愿意和士兵们厮混在一起的指挥官。
他虽然没有什么实战经验。
但他能够从楚云飞的一举一动,以及相关的做法之中分析出楚云飞的建军思路。
从楚云飞所部的训练思路上面来看的话。
这支部队似乎并没有什么过多的经验和技巧。
“士兵的身体状况和受教育程度会对兵员的素质产生较大的影响”
楚云飞强调道:“我的部队接受的就是在国内战场最为接近实战的训练,所以他们会在和日本人的战斗之中表现优异。
因为我们这支部队的建设就是为了对抗日本人。
如果欧洲爆发战争,我们在欧洲作战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