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太眼熟了,实在太眼熟了,《千山图》这个名称是现代人取的,所以韩运听见时还没反应过来。
这幅画在他的收藏中,算不上是赵嵇最好的作品,但韩运个人是挺喜欢的,所以临摹过几幅,临摹毕竟是临摹,再像也比不上真迹。
而韩运依稀记得,他家的库房里,好像还有这幅画来着……那问题来了,博物馆收藏的那幅残卷、现场突然出现的剩下半卷,又是什么?
“该作品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构图极富想象力。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主持人介绍后,把话题抛给嘉宾:“刚刚韩运说他喜欢赵嵇是不是?”
韩运点头说是,主持人道:“真迹就在现场,你要不要过来看一眼?”
他们嘉宾都是有机会近距离接触真迹的,不过还是得隔着厚厚的防弹玻璃。
韩运绕着展柜走了一圈,主持人跟他聊天:“在古代书画家里,赵嵇是比较冷门的,他更杰出的才能应该是表现在思想上,韩运你怎么会喜欢他?”
韩运不疾不徐:“赵嵇善画山水,能自出新意,别成一家。他退隐官场后,就隐居山林之间,危从终日,早晚观察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景色。虽风寒月认错,也不停歇……”
他所说的这些,和历史书上的知识很不一样,在他退隐官场过后,有关他的生平就再也没有记录了。当场有专家说:“你的依据从何而来?”
韩运不知现代的历史书是怎么写的,他说的都是他知道的事实,问他依据,他怎么知道。
见韩运答不上来,郑之闻主动替他缓解尴尬:“韩运你不会是被什么野史书给骗了吧?那些都不是真的历史,都是编造的,你可千万别信啊!”
专家早在鉴定之初,就知道这半卷画是郑之闻提供的,这半卷,恰好能和博物馆收藏的画合二为一,说明这是真迹。
其实在他们看来,赵嵇的在书画上的造诣很一般,画里瑕疵不少。不过古画嘛,历史价值远超其实际价值。
韩运解释:“其实……《千山图》,就是他隐居山林后所绘,是他晚年的作品之一。他在书画上的造诣,我个人认为,可以和《富川山居图》比拟。”毕竟是他崇敬的画家,韩运对他的非常推崇的。
但他的鉴定,却让现场嘘声一片:“这哪里能跟《富春山居图》相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