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张之洞想给梁启超一个下马威,就写了一个上联: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梁启超从容做对: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生本孺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真正的读书人,讲究的是胆识和气节,“不敢在前不敢在后”体现了一种不卑不亢的精神。
吴有为更改了一下里头的自称,“老夫”改成了“先生”,写完之后,众人品评,他果然得了第一,那位老翰林也笑眯眯的很,摸着胡子摇头晃脑。
吴瑛也写了一副对联,却是资质平平,众人看过之后,全都被丢之脑后,他又气闷了一回。
最后吴有为自然得了第一,一百两纹银都是笔锭如意样子的十两一个的银裸子,还有那些奖品悉数都搬了上来,吴有为收获颇丰。
刘大夏调侃他:“你以后可省了茶钱了!”
“当省则省,勤俭持家才能长久。”吴有为喜滋滋的道:“你若是来这里吃茶,叫我一声,我可是有免费的茶吃哦!”
刘大夏不仅哈哈大笑,跟旁边的掌柜的道:“你这次可摊,上个小无赖了啊!
掌柜的却笑道:“如果这位吴小老爷能出一副绝对,小老儿就将【门口那两个门联换下来又如何?”
“这有何难?”吴有为略沉吟了一下:“客来能解相如渴,火候闲评坡老诗。”
说完之后,挥毫泼墨,写了下来。
此联并非吴有为所做,而是取自民国时期谭延岂在长沙天然居茶馆所做的一副对联,他运用了司马相如患了消渴症和苏东坡赋诗论煮茶火候两个典故。
用在这里并不犯忌讳,反而有一丝丝幽幽的古意。
“好对,好对!”这次连刘大夏都对吴有为刮目相看了:“以前怎么没觉得你这么有才呢?”
“以前我也不敢跟你们多说话啊!”吴有为一摊手:“你是知道的,我父亲对我十分紧张,一点事情都不想有,我一放学就往家走,大家最多在课间有个交流。”刘大夏一想,可不是么!
而且吴家那糟心事儿,他们又不是不知道,吴有为能这么有才却整日遮掩光芒,恐怕也是不想刺那位老夫人的眼。
又有那老翰林细细品味了一番吴有为的对联,更觉唇齿留香,来跟吴有为说话,一老一少竟然难得的聊到了一起去,最后犹如忘年交一般,就差拜把子了。吴有为今日风头出的很大,比上次更加惹人眼,当然,也惹人厌了。吴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