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都容不下,先前北狄使者前来求和,岳氏还在面见世家夫人的时候透露出想让齐瑶去北狄和亲的意思。
当时齐瑶又惊又怒又怕,即便母妃告诉她,父皇决不会让大宁的公主与北狄和亲,她仍是寝食难安。
直到大皇兄扣下北狄使者,她才真正松了一口气——北狄理亏,断没有要求她去和亲的道理。
霍氏摸了摸齐瑶的鬓发,宽慰道:“与其计较那点小委屈,不如快些去接你弟弟回来。”
良妃逝世后,齐珩就被养在了她名下。宏光帝也加强了对他的管教,时常传齐珩到御书房考校功课。
齐珩倒是乖巧,不仅替良妃戴孝抄经,读书习武也没有落下,不足七岁的孩子,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
那时候霍氏就告诉齐瑶要多关照弟弟,不仅仅因为他们是血脉相连的姐弟,更因为他可能是大宁未来的君主。
齐珩若是登基,霍氏便是太后,齐瑶日后做了长公主,也要依靠这个弟弟撑腰。
还有远赴北疆的齐瑄,会是齐珩独当一面之前,大宁皇室真正的实权人物。
齐瑶瞧了瞧窗外的日头,已近正午,齐珩该下学了,便起身道:“那儿臣去了。”
霍氏冲她点点头,看着齐瑶离开,思索片刻,又起身往齐珩日后要住的偏殿去,看看是否布置妥当了,好让齐珩歇个午觉。
————
八月中旬,继小月部落之后,北州军又战胜了两个小部落,势如破竹地深入北狄,逼近阎图山脉南段。
是夜,军队就地驻扎,齐瑄、宋淮、宋骁及诸将领正在中军大帐的议事。
杨晔指着舆图,道:“再往北三十里就是春溪马场,是往年北狄进犯时最近的补给点。这个部落大约有一万人,七成都是青壮年男子。”
在北狄,一万人的部落并不算大,全是青壮年,便意味着他们全民皆兵,平日负责饲养战马,但当北狄进犯大宁时,他们不仅负责调度战马和粮草的补给,还是一支距离最近、速度最快的援军。
齐瑄问:“他们有多少战马?”
杨晔答:“约两千成年战马,以及一百左右的马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