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有斥候骑着快马在行伍中穿行,大战将至的紧张感在草原上漫延开来。
“兵法云: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矣。”景明身着玄铁盔甲,一脸严肃地站在众将士面前朗声道:“军前无亲缘,临战无父子,望诸位谨记。”
“嗨!”众士卒异口同声道。
从老将军那里了解了呼汗轮耶的用兵风格后,景明已经没有了刚开始计划被打乱时的焦虑,凤清字字珠玑的作战思路更是让他像吃了定心丸一样,此战他的大致战术是将与戎狄的初次交锋战役分为两个阶段:五月出,倾军在余吾河上游,离那宿山二百里出将呼汗轮耶所部截为两段,之后上游截断军队以一万对千人,由裨将王犇率领,于那宿山山脚下与戎狄军打太极,拖死敌方,最终寻找最佳时机一举歼灭。
没多久,景明便发现,余吾河上游截断的戎狄军,也就是由裨将裕陇率领的戎狄军已经无法忍受倾军这种绵软拖沓的战术了,他们暴躁到发狂,已经没有了耐心,一直以速战速决为战术的戎狄军急需寻找一个可以与倾军决战的时机。
在接到裨将王犇的战报后,景明笑了笑,此为兵书中所云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想逞侥幸之欲的状况。
他提笔在帛纸上写到:“吾诈败诱敌于那宿山西之峡谷,而后围而歼之。”
王犇接到书帛后,便在那宿山前的冲击平原上设军阵,以示和敌军决战之意。
裕陇见状,大喜过望,连日来被倾军纠缠的极度疲惫,他整日派遣斥候前两军阵前破口大骂,倾军丝毫不为所动,终于在他异常烦躁之下,倾军决定决战了。
戎狄军之所以每场战争都是速战速决,除了性格使然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长久拖延下去,会失去抢掠倾人财富的绝佳时机,到时候戎狄军会不战自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