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上的接济的。族人自然不同意,我便修书一封,寄给我的亲家。那时荆州还没打仗,两岸尚有一些私人门路可以往来,我请求小舅子收留一下他……蔡家同意了,便来到襄阳把他接走了,事情就是这样。”
我恍然大悟,终于把握基本的脉络了……看来松铭的判断没有错,钟迪确实投奔过他的姥爷,只是我们不可能知道发生在他父母身上的事,因而根本想不到他早已不在江陵,甚至去了外国。要不是我来到了江陵,提早知道了这件事,我和松铭费尽心血帮助蜀国收复江陵,到头来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想想就后怕。
我把整个经过在头脑里梳理了一遍,随后说:
“黄公,我答应您把令郎带回来,但天高路远,恐迟而生变,有些事情需要当面跟令孙商量,好让他们舅甥顺利相见,有可能要让令孙跟我们同行……我在江陵没有行动的自由,能否请您写信让令孙回来?”
“贵人,如今江陵被吴国占有,叁国交战,形势不复从前。老拙久居山林,疏懒于世,听闻如今两岸人员往来,须经过政府引渡。写信自然无妨,但能否召小孙过来就无法保证了。”
“妾身明白,有劳黄公姑且一试吧……”
老人答应我给蔡瑁的弟弟写封信,我们约好他收到回信就通知我。随后,我看时间很晚了,便起身告辞。
他还是希望我收下那本书,说“暂借无妨”。我想,借来看看等我离开荆州时还给他,应该不会违悖礼数,恰好还有别的用处,便接受了。老人和童子送我出门。
我抱着《易经》,走到树下,用脚把甘宁弄醒,他打了个激灵,睁开了眼睛。
“唔,好了?”他嘟哝着爬起来,打了个寒噤,“嘶……好冷……”
“嗯,好了。”我甜甜地微笑道,“今天谢谢你带我来这里,好开心呀……”
“哦,那就好……”他似乎显得挺满意,“我们走吧……”
打道回府时,他在马背上问我:“这是什么,书?”
“这是老人家送给我的,道家的书,让我观摩一下,人家对这个有点兴趣……”
我微微嘟着嘴,睁大眼睛俏皮地看着他说。
“哦,是吗……”他好像有点困惑。
“是啊,这几天你不能碰我哦。”
“为什么?”
“因为老人说看这本书要敬心诚念,不能做那种事——”
“啊……”他拉下了脸。
“对不起嘛,”我娇滴滴地说,“这几天你就放过人家嘛,过后人家好好补偿你,好不好嘛?到时候你想对人家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