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上几章,大家对「宝宁」这个名字应该都颇为熟悉。
「宝宁」跟「保龄球」没有关系,纯粹他的英文名是「bowring」,直译回中文则是宝宁。
在他任内,发生了好几件的大事,我都已分拆了数个章节跟大家去介绍。
什么亚罗号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毒面包案。
全部都不是什么好事。
亚罗号事件的局势紧张是他升级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他是有份引起的,毒面包案是香港市民对他和洋人不满的反映。
今天跟大家讲的,是在他统治下,香港还发生了什么乱事。
但在介绍困苦的港人生活以前,让我们先介绍一下这位「语言通」的港督。
没错,他为人是有争议,但他是一个聪明人。
出生在英格兰老清教徒家庭的宝宁,自小便是勤奋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生。
这不学还好,一学,不得了。
他曾周游列国如法国、葡萄牙、德国、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学习各国语言。
就这样学懂了200种语言!
而且能流利说出和互相交谈其中100种语言!
历任港督,数语言学家的,无出其右!
这也太吓人了吧?
等等,我还没说完,除了精通语言,他也是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法学博士。
怪不得「毒面包案」他非要法院审理不可!或许与他的法学专业有关!
在担任港督以前,他曾任英国下议院议员、英国驻广州公使。
这样的阅历,大概是知识分子的天花板了吧?
他由1854年4月13日至1859年5月5日担任港督。
偏偏,他在任内就是要搞出一些风雨来。
话说在毒面包案过后,港英政府便加紧对香港的管治力度和控制,以防再次出现毒面包事件。
有一次查案,查到黄墨洲的店舖头上来。
「诸位客官,鄙人乃是良家子弟,从事正当买卖,是什么风将诸位客家吹到鄙人的店上来?」
「废话少说!我们警方现在怀疑你们店舖经营非法业务!搜!」
香港警方一窝蜂闯入黄墨洲的店舖东翻西倒,如入无人之境,店舖不时传出金属砸地的碰撞声。
「呵!看!这是什么!」
只见一名香港警察似乎找到他们想要的宝物,他伸手捏起一把糖,冷笑道:
「证据确凿!你怎么会有走私船只的砂糖?黄墨洲!你涉嫌与海盗串连!请跟我们会去协助调查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