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因为政治权力斗争的失败,「中国通」戴维斯总督黯然离场。
砵甸乍和戴维斯首两任总督,都为香港带来很多建设和发展。
但他们二人都不约而同:
在一片唾骂声中离去。
他们也不想的,毕竟他们也做了很多事情建设香港,有血有泪。
但始终,他们所推行的措施得罪部分利益集团,所以他们都不太得民心。
但第三位接任港督一职的文咸爵士不同。
他似乎是一位得到比较高支持度的港督。
文咸的港督任期为1848年3月21日—1854年4月13日。
他的任期内,中国也发生了两件大事:
道光帝驾崩,咸丰帝上台;洪秀全成立太平天国。
这两件事的发生时间相当接近,前者发生在1850年,后者发生在1851年。
道光帝仿似将一个烂摊子丢给他的下任,咸丰帝接手时还仅是19岁的小孩。
加油吧!咸丰帝!这是历史交给你的考验!勇敢去面对吧!
太平天国的发展,下一章我会聊到,因为它与香港也有一些关系。
好了,我们将焦点放到文咸港督。
文咸一上台,做了三件大事,挽回民心:
一件是,将自己的薪水暂缓发放!
老百姓:文咸万岁!
一件是,将前任港督戴维斯所留下的不合理税项全部取消!
英商:文咸万岁!
另一件是,他在定例局委任两名太平绅士为非官守议员。
什么意思呢?
这里有两点需要解释。
首先,太平绅士是由港督委任民间人士,担任维持社区安宁、防止非法刑罚的职衔。
这个制度,在中国并没有,主要来源自英国。
自砵甸乍时期开始,港督便会委任一些人担任这个职位。
你可别想着什么人都有机会,一开始能担任这个职位的,全属英国洋人。
直至1878年伍廷芳被委任,才有了华人担任太平绅士的先例。
英殖民统治结束后,香港特区维持了这个制度,所以你会听到现时还有什么什么太平绅士,这就是由1843年香港开埠留到现在的。
现在定例局可由非官职的太平绅士担任议员,反映了定例局不再全部是政府机关的人,立法机关也能有其他派别代表。
这很大程度上安抚了其他在港的英国人。
非官守太平绅士:文咸万岁!
然后呢,文咸着手搞社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