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电台公布。
朱可夫朱可夫希望苏军攻入柏林后尽快通知斯大林,这是可以理解的。他担心士兵们一进入德国首都,将会立刻受到媒体的关注,这将给疲倦的士兵们带来很大心理压力,而且还可能在部队中造成一种争夺柏林的气氛。
当然,并非只有朱可夫一人考虑到了这些问题。甚至早在朱可夫下达命令之前,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就已经通过电报向近卫坦克第3、4集团军指挥官下达命令:雷巴尔科和列柳申科同志:命令你们今晚务必攻入柏林,随时报告进展情况!
科涅夫1945年4月20日19时40分科涅夫鲁莽地命令他的坦克部队指挥官们全力朝柏林进军,完全不必考虑侧翼的安全。多年后,科涅夫回首往事时认为,他的将军们当时一定认为他失去了理智,“当时,我知道我的坦克指挥官们一定在想:你把我们逼到这一境地,在没有侧翼部队的掩护下贸然进军,难道不怕德军切断我们与其他部队的联系,从后方攻击我们吗?”但这一策略还是奏效了。短短不到24小时之内,雷巴尔科和列柳申科就分别推进了61公里和45公里。临近黄昏时分,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已经抵达措森展开战斗,此时距柏林仅有40公里。
措森是德军两个最高指挥部———陆军总参谋部和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所在地。但就在苏军抵达前,这两个机构已经匆忙撤走了。其中,陆军总参谋部的一支车队在向南撤往巴伐利亚的途中,被纳粹空军误认为是苏联部队进行攻击,最后在自己人手里车翻人亡。此时,德军防御几乎全线吃紧。海因里希将军意识到,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可以避免全城遭到毁灭,那就是必须让战斗在柏林城外进行。他清楚,逐条街道、逐间房屋的巷战必将导致巨大灾难:在数量上占有一定优势的德军坦克和火炮在巷战中派不上用场,而柏林市民在城破后也将遭到残酷的杀戮。在海因里希看来,能够使战斗在城外进行的惟一办法就是在巴斯的第9集团军残部被乌克兰第1方面军包围以前,立即将其撤回。但希特勒却命令第9集团军继续坚守奥得河阵地。海因里希试图用最能使人信服的方式让希特勒收回命令,仍然遭到断然拒绝。他让克莱勃斯传话给希特勒:“这道命令根本不可能成功,无法付诸实施,因此我请求您解除我的指挥权,交给其他人。我愿意作为一名“国民冲锋队”队员,与敌人血战到底。”克莱勃斯对此表示怀疑,但他表示愿意代为转达。过了一会儿,他打电话给海因里希,第9集团军将继续坚守阵地,所有可用部队将部署到巴斯的第9集团军和舍尔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