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结盟是另一个管理界时髦的万灵丹:这代表企
业在不放弃独立性的前提下,希望借由外国厂商的优势来解决
自身问题,或是规避风险。然而现实中,结盟固然能达成一些
选择性的好处,也会带来很大的成本:这涉及两个单个组织的
竞
争
论
204
企业的目标应该是提升国内
的能力,海外活动应该只具
有选择性与补充性,以达成
全面性的竞争优势。
协调,与一个独立实体调和组织目标,创造一个竞争对手,并
放弃既有的利润。这些成本终将导致大多数联盟变成短期工具,
而非长期稳定的关系。
最重要的,将结盟当成一个建立在广泛基础上的战略,只
会使厂商表现平平,而无法成为国际性的领导厂商。没有企业
可以依赖外界以取得攸关自身竞争优势的技术与资产。结盟最
好当成一种选择性工具,用在暂时性或非核心的活动上。
选择企业总部地点以作为竞争优势的后盾
跨国企业最重要的决策之一,是决定旗下各企业总部的所
在国家地点。涉足不同行业与产业区隔的企业,可设立不同的
企业总部。竞争优势必须存在于母国:它是制定战略、创造核
心产品与制造工艺技术,以及关键大批量生产的所在地。母国
的环境必须有助于创新,否则企业别无选择,只能将总部迁往
能刺激创新,并能提供全球竞争的最佳环境。这里面没有妥协
之道:整个管理团队必须一致行动。
领导层的角色
有太多的企业和高级经理人误解了竞争的本质与任务,因
而将工作重心放在改善财务绩效,呼吁政府提供协助,追求稳
定性,以及通过结盟与合并来降低风险。
今天 的竞争则要 求领导能力。 领导人相信 环境瞬息万变 ,
所以他们致力于激励组织持续创新,并能认识到母国是构成竞 205
第二篇
地点的竞争力
争成功的一部分,所以愿为提升母国环境而努力。最重要的是,
领导人认识到压力与挑战的必要性。因为这些领导人支持适当、
甚至痛苦的政府政策和法规,因此赢得“政治家”的封号,他
们自己倒不这么认为。领导人准备牺牲最安逸的生活,只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