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突兀而出的一颗虎牙,与西南端的镇海角遥相呼应,将偌大一个金门衔含
其中。
1993 午5 月24 日,我站于围头最尖凸部五竿头的一块礁岩之上,向前
数步,便是波摇涛动的大海。正前方极目处,一条灰褐色狭长岸线横亘天边,
直觉里,那岸线的侧背应该是大名鼎鼎的料罗湾了。我的位置看不到料罗湾,
但从料罗湾驶进驶出的舰船却无法避开我的视界。海防战士告,从脚下巨石
算起,距对岸最近点10800 米,仅是长程海岸炮射距的一半。一下子,我明
白了我所伫立的经纬交汇点所包含的重要军事意义。
蒋“总统”亦特别看重围头,1962 年将围头钦定为登陆大陆的首选目
标区。他认为,以数师精锐强攻围头,不仅可以消除大陆方面对料罗湾的监
控,而且可以截断福州与厦门的交通,再各个击破之,在福建建立稳固的北
进基地。
既为双方均十分重视的关隘要津,便躲不过一场恶战。炮战中,围头
射弹5 万,挨炮3 万,对手遍体鳞伤,自己鼻青脸肿。
将海煮沸的热战过后,是将海冰封的冷战,围头和料罗湾神经质地峙
视了二十年。五竿头背后数百米处就有围头一只从不眨动的“眼”,那是一
幢灰色的二层小楼———小有名气的围头民兵营观察站。
观察站的设备很简单,楼顶仅安装有一架40 倍远观镜。观察站的不简
单在于从六十年代初建站至今日,整整三十余载,人员换了多少,观察却从
未间断。所有进出料罗湾的敌舰舰种、活动时间及规律全都记录在案,无一
遗漏。走廊上挂满了锦旗、奖状、各级领导到此视察的照片、题词以及报刊
报道该站的剪报,无言地介绍了它不曾中断的荣耀。我注意到,在一份历任
民兵营营长的名录表上,任职时间最久且现在仍在职的一位,便是洪建才。
※※※※※
资深民兵营长洪建才,中等个头,宽脸阔额,快人快语,一身靠海人
的豪爽。
虽然不过五十出头,我还是在他的姓氏后边恭敬地加上一个“老”字,
尊称他“洪老”。我的观念,凡打过炮战的,都是了不得的老前辈。
洪老说:“小老虎”完全是记者瞎写出来的,阵地上哪有人这么叫,大
概看我年纪小胆子大干活肯出力又挺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