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元,运用“精密法”还须经过试射。
“偏差法”试射很好理解,即对炸点根据其偏差量进行修正,直到交会
的炸点和交会的目标点重合为止。“夹叉法”试射多用于遮蔽目标。两发试
射弹对目标形成一发远弹一发近弹的现象称“夹叉”。第三发试射打“夹叉”
距离的中间位置,称“折半夹叉”,如仍未命中目标,第四发再打“折半夹
叉”的中间位置。即“折折半夹叉”。这样,很像把一根绳子不断地对折下
去,何时与目标点重合何时为止。
试射,筛出了效力射诸元。按炮兵规则,实战中对这个诸元仍要前后
左右作极小的适度微调。鉴于此役的作战距离已经过长,用绝对同一的诸元
打仍会产生相距数十米的射弹散布,再调整,火力必然更加分散,效果显然
不会很好。因此,应该大胆地违反书本规则,只要认准了试射所获诸元是正
确的,就铁下心不再作任何修正,坚持用“一个方向,一个距离”猛擂下去,
力求“八九不离十”的效果———围绕目标的十几个炸点中有一至二发靠近
弹或命中弹。
炮兵射击,实在是一个复杂严密,需不断地去粗取精,精益求精的过
程。
六、射击效果、弹药消耗我炮兵于×日下午4 时29 分至6 时25 分,
先后开始对金龟山508、509 目标试射后转入效力射,整个射击到19 时结束,
持续2 小时27 分,共消耗各种炮弹1987 发。
射击后,敌阵地当即有三处起火,并有半个月未见任何射击活动。只
在夜间发现有数辆汽车运动。
可判断,歼灭目的基本达到。
看完“战斗总结”,我的第二读后感是:哇,这辈子幸亏没有当炮兵。
我从小粗枝大叶、马虎无序得出名,做算术题多添一个0 少列一道算
式把加法看成减法把小数点点错位都是常有的事。如此粗疏,如开大炮炸点
偏差恐怕要以“公里”为单位修正才成。
于是,我便愈发赞叹有精密的思维、精密的算功、精密的协同、精密
的作风,与大炮精密结合的神炮手们了。
6 打过枪的人都有体会,静止目标与运动目标,后者比前者难打得多。
炮战中,许多炮手却偏偏更喜欢打活动的目标。
我问为何?老人们反问:你爱好钓鱼不?钓鱼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