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10 日,毛泽东赴江南诸省市视察大炼钢铁。于金厦海峡炮声轰鸣
之际启程离京,表明拿到了美国底牌的他对战局的把握已更有底数。自然,
巡视途中,他从未将战事撂在一边,在喜看各处钢花绽放铁水奔泻的同时,
仍时时关注钢弹溅落铁片横飞的前线。
9 月13 日,他给北京手书一函:
周总理,黄克诚(新任总参谋长)同志:
送来连日金门情况三件及我军命令一件,收知。除照你们命令规定以
外,白天黑夜打零炮,每天二十四时,特别是黑夜,特别是料罗湾三里以
内,打零炮(每天二、三百发),使敌昼夜惊慌,不得安宁,似有大利。
至少,有中利小利,你们意见如何?大打之日不打零炮。小打之日,即是
打零炮。特别是黑夜对料罗湾打。白天精确地较好炮位,黑夜如法炮制,
似较有利。请询问前线研究,看可行否7
华沙谈判,三四天或一周以内,实行侦察战,不要和盘托出。彼方亦
似不会和盘托出,先要对我进行侦察。诸位意见如何?顺祝旗开得胜。
毛泽东于武昌
后面又加注:
如同意请寄叶飞、刘亚楼,厦门前指讨论。不要勉强同意,是则是,
非则非,以实际可行者见告。
翻阅毛泽东军事论著及历次重大战役他与前线的电报往来,可见他一
向研究关切的是战略大势。一般情况,他只决策宏观问题,决心既下,究竟
采取何种打法那是前线各级的事,不在他的考虑之列。而这一回,他却是认
认真真为前线指挥员思考了具体的战术和打法。不过,从其行文可以体会,
他仍是从战略角度来设计实施“打零炮”的。
军事学上属于两个范畴的“战术”与“战略”,在实战中有时很难在二
者问划出一条过于明晰的界限。当年,毛泽东为红军总结的“敌进我退,敌
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谁能说清它是战术还是战略?能
说清的是,战略构思需要谋略,战术设计也要讲谋略。毛泽东离开北京之后,
一直在脑子里转的,不是“力挫”,而是“智胜”。
※※※※※
毛泽东的指示在高层总是得到坚决贯彻的,尤其是军事方针。高级将
领们对最高统帅历来心悦诚服五体投地,“毛主席比我们站得高看得远”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