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那么淡定,可仍有闲情数着被击毙的敌军,“39匹马,这下我们有战马了。”
段敬仲说:“还有最少两天时间,这片没水源,水得省着喝。”
话音刚落,老天爷就是喜欢捉弄人,几片雪花落下。
“队长,下雪了!”
何群翻身躺着,张开嘴:“这下我们不缺水了。”
轰隆隆的又一阵震动传来,对面的骑兵又派出来几股,狙击步枪又一次准确地命中了已经竭力躲闪奔驰的骑兵,几百米的距离内,活像个靶子。
训练场上的活动靶。
在视线之外,更多的骑兵在人马尸体外围,不敢靠近,左右包抄绕行。
“队长,要打吗?”
“重机枪和枪榴弹都不许射击,别把他们吓跑了!”段敬仲继续补充一句,“狙击手继续射击500米以内目标。”
段敬仲嘴里叼着根枯草一手扶着车载机枪,一手端着红外望远镜观察着远方的火光。
这座()
仅仅百米高的土丘附近集中了第一军和第二军所有的特战队,共计六百余人,相当于一个加强营的兵力。
正面两公里的防御宽度,覆盖了通往宁远城最便捷的通道,这座无名山丘此时便成为了宁远的门户。
这条明末最著名的宁远防线,北侧崇山峻岭完全无法支持大军行进的粮草辎重,靠海的这条狭窄的平原路线在孙承宗和袁崇焕的精心安排下,设置了密密麻麻的堡垒据点,在真实历史线上,山海关为后方补给中心,锦州至宁远至山海关一线为堡垒前出,形成了一条折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二十年的硬骨头。
直至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引清兵入关,才最终失效。
周围一线的特战队战士们一直不停的在构建工事挖掘战壕,阵地前方升起一堆堆篝火,这是为了防止八旗兵夜袭设置的,山丘上丰富的枯枝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柴火。
在夜幕降临前两小时,他们这个近百辆车辆组成的庞大队伍占领了这里,消灭了几波八旗兵的探哨后,险而又险的堵住八旗主力前锋,更后面的则是那支高达五万人以上的庞大队伍。
山下的八旗骑兵始终在一里外的林地边缘活动,这个距离是他们付出了近百名精锐探哨生命得出的安全距离,傍晚的机步枪火力完全打蒙了八旗这支前锋。
人数悬殊极大,不过武器代差同样大,特战队的士兵们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大部分人都显得很放松,这几乎就是一场狩猎。
山丘北面五里处,数十股建奴骑兵如同巨网张开,他们不断的在这宽度两公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