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以信义来对待别人,不过,别人也不可以辜负我们呀!我怎么可以比别人先一步生出机心来呢?近几天贾护军问我说:‘你是否很怀疑钟会呢?’我回答他说:‘如果我现在是派你去,难道可以也怀疑你吗?’贾护军他也没法使我改口说别的话。当我到达长安时,那件事情,一定早已经自行结束了。”司马昭这么回答了他。当司马昭领军抵达长安时,钟会果然已经死了,完全像他所预计的一样。
钟会除了曾论说过蜀以外,他以“《易》无互体”(按《集解》:梁有《周易无互体论》三卷,钟会撰,亡。互字《册府元龟》作玄),又主张“才性同异”之说。钟会死后,在他家中找出二十篇文章,题名为《道论》,其内容实际上是刑名家的主张,文笔意味很像钟会。钟会二十岁时,和山阳王弼同样有名于世,王弼喜欢议论儒家道家,辞语才气超逸而又有口才,曾注《易经》和《老子》,担任过尚书郎。二十多岁就死了。
陈寿评论说:王凌风节严肃高洁;毌丘俭才干雄大,见识超越常人;诸葛诞严谨刚毅、威仪肃重;钟会精微练达、智谋深沉能中事理。他们都因此扬名,并获得显荣的官爵,可是他们也因此而产生野心叛志,毫不考虑祸患灾难,最后事变都像机关发动不可挽回一样,害得所有的宗亲戚友,都被残杀,这不是太没道理而且太不明事理了吗?邓艾气魄强大壮健,立下大功,完成大事,但是他不知道要防备祸患,所以很快的惹来殃咎灾难,他既然能远料东吴诸葛恪的即将败灭,却不能看出他自己的危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大概这就是古人所谓的‘目论’(眼睛能看见秋毫,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吧。
书包网 。bookbao。
三国志卷二十九 魏书二十九(1)
方技传第二十九
王金凌 译
华陀,字元仕,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另有一个名字叫旉。他曾到徐州游学,兼通好几部经典。沛相陈圭荐举他为孝廉,太尉黄琬也加以召请,都不去。华陀通晓养生术,当时人以为他的年纪近百岁,而容貌却很年轻。他又精于方药,治病时,配合的汤药不过几种而已,心里很清楚药量须多少,一抓就不再秤,煮熟了便喝,并告诉病人该喝几回,喝完,病也好了。如果病况须要灸,不过灸上一两个部位,每个部位不过放七八枝艾茸,病就痊愈。如果应该针,也不过针上一两个穴道,下针时说:“下针后某处会有反应,若反应,便告诉我。”病人说:“有反应了!”立即拔针,病就差不多好了。如果病在脏腑,针药无法对治,而应开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