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情况。
徐欣若有所思的听着庞叔在现场吃瓜的转述。
“我后来问了俞兴,他是怎么了解的技术,结果,他说他背后有不同的技术小组进行支持,看多了也就知道了。”庞瑞阳感叹道,“我昨天从那边走的时候还拿了一份电池技术的材料,那个马总被问的问题确实挺基础的。”
他昨天把那份来自俞兴团队的材料看了很久,知道了松下公司与特斯拉公司的合作,知道了三元锂与磷酸铁锂,也知道了汽车电池的命名一般是以正极材料或核心元素为主。
“俞兴说,他是老实造车,那个是不老实造车,架子一碰就乱晃了。”
庞瑞阳越说越高兴:“我看了他这个团队搞的工作,人家是真的井井有条啊,国内供应链大致搞了一遍,哪些是能合作的,哪些是不能合作的,不能合作的有没有国外可以找的,国外找不到的能不能帮忙投资催化研发的……”
“他这个人看着不老实,这特码的干的事倒真是老老实实的奔着好好造车去啊。”
徐欣听到这里,觉得“老实造车”四个字闪了闪含金量。
她沉吟道:“俞兴一开始谈这个项目的时候倒是就和我们说了四个字,‘老实造车’,这么说,庞叔,你觉得他这个项目是能搞成的?”
“能不能搞成,我不知道。”庞瑞阳说着自己改变的观感,“但如果最后搞成了,那我应该不会觉得太意外,但是,俞兴这个项目现在也有不少问题。”
他滋了一口酒,皱眉道:“就算电车具有可行性,但他对电车的定位太高了,这定位一高就得要求各方面都大差不差才能竞争,就好比这个电池问题,那个松下公司是和特斯拉合作的,人家是深入的关系,而且特斯拉美国公司的市场更大,供应链更成熟,如果电车卖起来,松下肯定是优先把产能给特斯拉,国内这一块也没看到能替代的啊。”
“还有,国内供应链薄弱的地方不少,他是卖了个互联网公司是吧,那钱单做电车也不够啊,还要投资搞研发,压力更大了。”
“这种全面拉开做的方式也是在承担全面的压力啊!”
徐欣瞧着已经开始为俞兴忧心的庞瑞阳,有些好笑,也有些无奈,倒是替着解释道:“他要投资做技术的公司,不会全投的,这个不现实,更现实的是,他打着的是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的主意,毕竟,汽车产业的潜在价值是很高的,他想起到的是一个撬动的作用。”
谈起投资,这就是她的老本行了。
徐欣转着念头,继续说道:“包括他本身的这个电车项目,也是需要撬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