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肯定有民族是2人。”
呼延笙道:
“这样跟民族平等的大方针不符合,你们排练舞蹈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点。
我个人是支持这份提案的,我可以去跟委员汇报,但金团长那边,还是你去汇报合适一点。”
——
金团长怎么会不同意呢?王援朝的兵,不也是他的兵么?
《爱我中华》可是铁路文工团现在的招牌啊!
光有歌曲,确实单薄了一点,得有舞蹈配合才行!一般的配舞确实没有这个饱满有深意!
哪一天,上面的领导看了这个歌舞,问起来一句,你们居然还真的弄了55个民族的大融合啊?
那一切都值得了!
“不错,我们铁路文工团的招牌节目,一定要精益求精!
你作为歌舞团副团长,这个项目的实际掌舵人,要做好人员的把关啊。
我建议,我们可以先行在系统内招募人手,可以跟各地方路局文工团借调,也可以去找各地文工团借调,保证各个民族,得有至少一男一女2名舞蹈演员。
然后,从中选出最好的55人,兼顾性别,作为舞蹈主力,其他人作替补。
等领导们判断出这个舞蹈的价值之后,就能把这批人,说不定都调到我们文工团来了。
”
金团长说的,眼冒精光。
既给了王援朝选拔人员的权力,又给他画了个圈圈:招专业人士,系统内的,地方上的,都可以。
骤然掌握了巨大的权力,他担心这小子到时候万一弄些不会跳舞的人进来,给人把柄。
这年头,外面的工作机会太难得了。
团里盯着王援朝,想看他小鸡脚的人,可不少。
如果个别人,单独处理,也不是不行,只要王援朝跟他商量着来,他一向是乐于助人的,系统里大了去了,不一定都要安排在文工团嘛。
王援朝很清楚的明白了金团给他划下的红线,这个权力也不小了,能往大城市跑,谁愿意呆小地方?再说了,文艺工作者,哪个不愿意在这样的代表作上露脸?这样一来,跟各地的关系,不就,嗯,建立起来了么?
他又补充道:
“为了避免一线地区的文工团不愿意输送优秀人才,我们可以将人员算他们一半。
这样有报幕、或者报道的时候,也带上他们的名字,既给与他们选拔人才的荣誉,还能节约我们文工团一些编制,也显得全国各地文工团,不管系统内外,都是在我们铁路文工团的带领下,实现了民族大团结的盛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