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很多。
而量子计算机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一项技术了,甚至由于各种原因,现在的量子计算机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不再是计算机界的主流了。
以月球科研站的工业水平,完全可以在几天之内制造出对应的仪器,而其中的关键,则是这项仪器一定要与这些量子阵列非常的契合。
在宁晨的耐心教授之下,月球科研站的工作人员们积极的展开了这项工作,终于在三天之后,成功通过3d打印设备,将这个仪器加工了出来。
得知了这个结果,宁晨也感到非常的开心,这比宁晨预期的时间还要更加提前了一些。
兴奋之中,宁晨便继续与月球科研站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准备马上开始正式的实验。
“接下来,我们会对这些量子阵列进行排练组合,以表示各种不同的信息。你们需要做的,就是记录下这些信息的意义以及接收到信息的时间,然后再与我们的信息和发射信息时间进行对比。如果这两者都完全相同的话,就可以证明我们的实验思路是成功的了。”
在信息接收时间上面,宁晨也不担心会存在较大的误差,毕竟这个时间可是精确到纳秒的级别的,以蓝星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来看,已经足以分辨这些信息到底是依靠电磁波进行传播,还是真的达到了瞬时传播的程度了。
在双方都做好了实验准备之后,宁晨便控制着这些量子阵列的变化,陆续向月球科研站发射了多个不同的信息。
因为量子个数的限制,这一次的实验并无法传递太过复杂的信息,传递的信息主要只是一些简单的数字、字母等等,当然即便如此,如果实验能够成功的话,那也有着里程碑一般的意义了。
在发送完这些信息之后,宁晨便有些急不可耐的向月球科研基地询问了起来。
“怎么样,月球科研基地,收到对应的信息了嘛?”
“宁院士,我们已经收到您传输来的信息,并已经完成了信息解码。现在我们先跟您确认一下信息的正确与否,然后再去核对信息接收的时间。”
说着,这位工作人员将自己接收到的信息,向宁晨确认了过去。
听着这位工作人员口中陈述的各个信息,宁晨的嘴角也不禁微微上翘了起来。
因为这些信息正是自己想要传递过去的信息,能够让他们正确的接收这些信息,基本已经证明了宁晨的这个思路是正确的了。
随后,宁晨带着激动的心情,跟这位工作人员确认起了这些信息的具体接收时间。
这个过程本来非常的短暂,可是在核对的过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