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材料学本来就是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果和宏观性质的,在这些方面上,数学可以相对容易的对材料的结构进行描述,这两者之间的转化并不会出现丝毫的差错。
相比之下,通过正常材料学的描述方式,其研究潜力几乎已经被耗尽了,而通过建造数学模型的研究方式,则可能会展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经过几天的适应之后,大家都对于宁晨和宋溪韵的这个研究方法感到了称赞,明白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棒的研究方法,而大家也逐渐开始对这个方法入门了。
毕竟大家都是工科专业的大学老师,就算数学不是他们的本职专业,但数学基础至少都不会太差,而且身边还有宁晨和宋溪韵这个级别的数学家进行指点,大家的数学水平肯定是会突飞猛进的。
见大家的状态都非常的不错,宁晨便决定结束大家的适应期,开始这个研究课题的第一项重要工作。
“现在我们需要先完成的任务是,通过纯粹的数学思维,来构建我们之前做出来的290k室温超导材料。这虽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不过如果这个任务能够顺利的完成的话,肯定会对我们后续的研究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的……”
宁晨之前一直觉得,虽然他们已经成功的合成出了这种290k室温超导材料,但却未必对于这种室温超导材料有着非常透彻的了解。
而通过数学模型的方式,则可以让他们以另一种角度去审视和分析这种室温超导材料,对于他们很可能会有不同的启发。
听完了宁晨的这些想法之后,大家都表示着赞同,这项工作也很快便开展下去了。
将290k室温超导材料通过数学模型去完全的描述,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容易,因为这种物质结构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在多个维度下都呈现出动态的形式,大家也必须要将这些不同的动态都完整的描述出来。
仅仅是其中的工作量,就是非常巨大的,更别说里面还有非常多的技术难点了。
好在的是,除了宁晨和宋溪韵之外,徐洲、原帅、隋枫、皮尔斯等人也都经历过大脑生物计算机技术的改造,能够使用这项技术进行工作,可以大大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总算是一点儿一点儿的完成了这海量的研究任务。
虽说其他的人加在一起,完成的任务量也没有宁晨和宋溪韵的多,不过宁晨还是对于大家的表现感到非常的满意,毕竟他们才刚开始进行这项工作,这样的速度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更何况大家的工作完成质量也是非常的有保证,连宁晨也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