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并不断提升测试的难度。
除了对每一个单独的生物计算机进行优化之外,宁晨还想办法将这些小白鼠生物计算机,构成一个更加庞大的生物计算机阵列,以达到更好的计算效果。
让大家感到非常惊喜的是,在构成计算机阵列之后,这些小白鼠生物计算机的能力上限明显提升了许多,竟然完全超过了市面上的那些家用计算机。
与此同时,因为多只小白鼠的共同作用,生物计算机的稳定性也提升了很多,只要能够保证能量供应,计算工作就可以一直的进行下去。
实验到了这个阶段,宁晨逐渐开始对实验结果有了更高的要求。
仅仅是达到普通家用计算机的标准,自然不是宁晨的终极目的,宁晨希望通过生物计算机技术,让星辰科技能够再次返回巅峰。
<divcss="ntentadv">
对于之后的实验方向,宁晨有着两种考虑。
第一种就是继续依靠普通的生物进行计算,虽然那些生物的大脑,并比不上人类的大脑,但只要数量足够多,依然有能力完成各种复杂的计算工作。
而第二种方式,就是利用人体的大脑,来构造生物计算机,完成之前用于量子计算机的各项工作。
利用人类大脑来构造计算机,会有着更多的安全风险,但有了宁晨自己这个成功的例子,宁晨知道这会是一种上限更高的选择。
不过宁晨也不会随便将希望寄托在某一种方式上面,而是更希望这两个方向能够同时的发展,未来也可以通过这两种方式的协调作用,来分担各种不同的计算工作。
宁晨让陆明昊这边,接下来主要负责生物计算机的应用部分,先试着通过各种生物的计算机阵列,来分担一些计算工作的算力,自己则是继续负责人脑生物计算机的实验和研发。
“陆经理,你们一定要做好这些作为生物计算机的生物体的保护工作,千万不能让这些生物外溢,否则可能会出现我们无法想象的后果。”
虽然目前并没有实验证明,经过生物计算机技术改造之后,生物会出现哪些变化,但宁()
晨对于这项技术还是非常谨慎的,一定会尽全力避免任何潜在的风险出现。
这就像转基因技术一样,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验证,是很难确定它所有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的。
“好的,宁总,我们一定会对这些问题格外的注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