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对实验过程进行着观看。
虽然表面上宁晨似乎并没有做什么,但实际上,宁晨的精力却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之中。
此时此刻,实验基地中的各项数据,都出现在了宁晨的大脑之中。
宁晨的大脑就像一台计算机一般,实时的处理和分析各项数据,由此来对实验现场的状况进行着评估,并决定是否要临时终止实验。
现场的记者也感到非常的紧张,并不敢打扰到科研人员们的工作,只是在一旁静静的看着大家的操作。
让大家感到振奋的是,可控核聚变装置的点火顺利成功了,这标志着这次实验已经是成功的了。
这个时候,一些现场的工作人员,已经有些难以抑制自己心中的激动心情,脸色也变得红润了起来。
宁晨却并没有因为短暂的成功而激动,因为在宁晨的眼中,点火成功也只是实验的初步成功而已。
除了点火的成功之外,宁晨更在意的,是能量的转化效率,以及点火的持续时间。
能量的转化效率,决定了可控核聚变反应十分可以对外正向输出能量。
如果输出的能量还不及输入的能量的话,即便核聚变装置点火成功,这样的成功也只具备理论的意义,而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但计算输出的能量大于输入能量,也并不代表整个核聚变装置就是可以商用的。
因为核聚变装置的成本,并不只有单一的反应物而已,除此之外,包括人力成本、超导状态的维持等其他的各项成本,也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在行业中通常认为,只有输出的能量达到了输入能量的十倍,整个核聚变装置才有进入到商用阶段的资格。
当然,这只是最基础的条件而已,想要真正的将核聚变装置用于商用,输出能量与输入能量的比值,肯定还是越大越好的。
除了能量的转化效率,点火的持续时间,也是宁晨非常在意的一项因素。
如果核聚变装置只能短暂的点火的话,即便能量的转化效率非常高,装置也没有太大的应用价值。
核聚变装置就如同一颗人造太阳一样,即便它的光芒非常的耀眼,但如果只能昙一现,那实际释放的能量也是非常的有限的。
只有核聚变装置能够持续、稳定的向往释放能量,这才是宁晨的最终目标。
宁晨根据自己接收到的数据,快速的计算了一番,对于计算出来的结果还是较为满意的。
虽然这个核聚变装置的能量输出输入比还远没有达到十,但至少已经实现了正向的能量输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