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创造价值后再做评价。”
“比亚迪仍然需要继续努力进步。”
齐处握着王船夫的手笑着说:
“王总太谦虚了。”
“国家需要更多像比亚迪这样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企业。”
“这次跟我过来的很多都是电池技术相关的专家,来,我给你介绍下。”
考察团除了随行人员,相当大一部分都是技术研发人员,这些人供职于各种研究所或是策略评估部门。
考察团此行目的是为了深入一线,与企业紧密沟通,为后续碳中和目标实现做好信息储备。
王船夫在考察团中看到不少熟人,某高能电池研究所研发工程师杨项风就在其中。
和对方握手时,王船夫想起他曾将此人联系方式告知红星,不知道两人是否联系过。
除了熟人,让王船夫感到意外的是考察团中一名头发白的老者。这名老者身份很不一般,身居东大双院士,东大科技界绝对的大佬。
“郑院士,欢迎您来比亚迪考察。”
“我们有什么不足的话,还请您不吝指点。”
戴着一副眼镜,头发白的老者面容慈祥,眼神清明。
“王总客气了,我就是一老头,今天过来的目的是为了见一见研发出锂晶簇还原技术的专家。”
“王总你可得给我安排啊。”
郑明义此次主动申请参加考察团,目的就是为了和比亚迪的技术团队面对面交流。
化学电池一直是他的科研方向,最近几年他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化学固态电池项目中。
实验室制备固态电池已经成功,可要想真正落地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当他得知比亚迪的技术团队竟然可以将锂晶簇还原,他清楚比亚迪在锂电池方面的研发绝对有独到之处。
抬头看着郑明义真诚目光,王船夫有些犯难。
锂晶簇还原技术,比亚迪电池团队并未完全吃透。
公司团队技术现在仅限于此种锂晶簇还原技术的应用,真要说原理细节他们还在研究。
注意到周围人的目光都看着两人,王船夫只能先应了下来。
“好说好说,来,郑院士,这边请。”
在比亚迪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一行人用了半天时间参观了比亚迪电池和新能源车生产产线。
东大人的社交习惯,无论是何种商务场合,肯定避免不了吃饭。
中午,一行人来到比亚迪安排的饭店用餐,王船夫和考察团核心几人单独占了一间包厢。
饭菜上齐,转悠了一上午都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