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证券报纸也好,她倒是没少受我的感染,可是再感染也没有用,那些枯燥的数字怎么也提不起她的兴趣。
真正使妻子走上“炒股之路”的原因,应当说是“大环境”的影响。身边的同事,一天到晚谈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炒股,人家在一起“建仓、放货、K线、D线”地聊得很热闹,她却一句话也插不上。据说,她们单位一百来号人,就烧锅炉的大老王一人不炒股。妻子因为有1000股当地发行未上市的原始股,所以有幸被划入了准股民之列,不然的话,这堂堂学经济管理的大学生,就和大老王画等号了。
去年,银行到单位统一办理住房贷款,妻子也报了名。我问她:“咱们房子也买了,你贷款干吗?”妻子诡秘地说:“保密。”
后来,妻子渐渐地开始关注起了电视和报刊的股评。我说:“是不是想炒股了?你把贷的款给我,我给你炒,怎么说咱也算是一个股海中的老江湖了。”
妻子满脸不屑:“炒了这么多年了,没见你这老股民挣的钱在哪里。”
她揭了我的“伤疤”,我一气之下,说:“好,你自己炒吧,不赔点钱,买点教训你是不甘心的。”
有一天,妻子回来说买了一个叫“大显股份”的股票,我问:“你买的是什么板块?市盈率是多少?多大的盘子?”几句行话把她问懵了,便说:“一概不知,我只是看到这个股票很便宜。”
“你以为这是在农贸市场买菜呀。”之后,我打开微机,接通实时分析系统,对妻子说:“你看,KDJ指标出现死叉,估计还会下跌。”
第二天,我买了张有个股点评的报纸一看:大显股份,弱势股,不介入。
正当我要拿起电话告诉妻子赶快割肉出局的时候,一看传呼上的开盘行情:大显股份,涨停板!
从那以后,我们虽然有时在一起谈“股”论“金”,但个人买什么股票,谁也不管谁。只是我对股票近乎“痴迷”,用妻子的话说,看我的表情就知道今天收盘是多少点,我的表情就是股市的“晴雨表”。而妻子则看上去多了几分洒脱,涨也好,跌也好,很少去刻意地关注,直到有一天偶然发现手中的股票涨够10%了,就立马出货,从来不贪。
年底算账,我忙忙活活弄了个不赔不赚(不含买证券报和上网看盘的开支),算是白白给证券公司打了一年工,而妻子账户上的收益则超过了30%。看着依然对股市术语懵懵懂懂的妻子,我不禁调侃道:“真是专家不如炒家,炒家不如傻瓜呀!”
l 网上买卖二手房
父母远在东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