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了出来,以0。91元/份的价格一次申购了50000单位的开放式基金。我知道投资基金是放长线,钓大鱼,所以买上后便不去管它。
有一天我在网上瞎逛,偶然从工商银行网站上发现我买的那只基金已经稳稳地站到了1。18元以上。正所谓是“买的早不如买的巧”,我0。91元的申购价成为该基金的历史最低。一算收益,我欣喜若狂,才不到一年,我的理财收益就达到25%,这也总算让我又找回了一点“理财专家”的感觉。
要是单从理财“业绩”来说,“理财专家”我应该是当之无愧。这不,女儿也见风使舵,非要和我签订“委托理财协议”,把她今年收的600元压岁钱委托给我,并且要求年收益不低于25%。我说你这是只看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打呀!但为了树立我“理财专家”的威信,我还是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并随着我的后续投资,追加了开放式基金。
前几天,我见购买的那只基金稳步上涨,便学首长的样子拍着女儿的肩膀:“放心吧,你那600单位的基金已经上涨5%,赶上你妈两年的收益了!”见女儿一副崇拜的样子,我便接着问:“你说单凭理财的贡献度,谁应当是咱家的理财专家?”女儿笑眯眯地说:“那还用问,基金公司呗!”
不说了,就此打住,太伤俺自尊了。
l “会计出纳制”———我家的理财法宝
三A制理财法的实施,使我们尝到了一些独立理财的好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渐渐暴露出了许多弊端:一是资金分散管理,并且两人的理财水平“良莠不齐”,造成了理财效率低下;二是整天你的钱、我的钱,一家人净说两家话,严重影响了家庭安定团结的大局。但是如果从三A制再回到单A制的“原始”办法上似乎也不可行,所以,在经过多次商议之后,我们决定采取一种企业式的财务管理模式———“会计出纳”制。
我上大学时学的是财会专业,毕业后又一直从事金融工作,理财能力应当比太太略胜一筹,因此我毛遂自荐当上了这个“会计”。“会计”可不是简单地记账、核算,而是负责制定家庭的收支计划,进行理财预算和决算,实际上也就是“家庭理财顾问”。而太太则是负责具体管钱的“出纳”,女人嘛,就得让她见到钱、摸到存折,这样她心里才踏实,但实际上呢,她是“丫鬟挂钥匙,当家不作主”,呵呵!至于家里的钱如何操作,还不是履行会计职责的“理财顾问”———我先下单子,形成“理财建议书”,然后她再按图索骥?
不过,刚开始担任这个“理财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