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时候。越是没有越想得到,得到了以后又觉得不过如此,于是又生出新的贪求,永无止境。有一个民歌说得妙:
终日碌碌只为饥,才得饱来又思衣。
穿上绫罗和绸缎,抬头又念房屋低。
住进高楼和大厦,身边缺少美貌妻。
娶了娇妻并美妾,恨无田地少根基。
置得良田千万顷,身无官职恐人欺。
五品六品还嫌小,二品三品也嫌低。。。。。。
但看此人心理,又是〃思〃,又是〃恨〃,又是〃恐〃,又是〃嫌〃,什么时候有过快乐?
再者,被贪欲支配着的人,心地脆弱,一旦发现可能有挫折就像惊弓之鸟,他的心永远都在受煎熬。就像葛朗台,积聚了满屋子的金子,到了快死的时候还在喊:〃裹紧,别让人偷了我的金子!〃所以我们讲〃无私者无畏〃、〃无欲则刚〃。反之,私欲重重,必然是惶惶不可终日,心灵脆弱得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不病才怪!
最可怕的贪欲表现为一种习性。这时候,并非我们需要某种东西,而是我们有占有某种东西的癖好。比如,读书人就爱买书,看到一本书合自己的心意,觉得要读一读,或者听某某人说这本书很好,就想买,买回去了以后,一般也没时间看,顶多杀个〃书头〃(一本书,光看个开头几页就束之高阁,习称〃杀书头〃)。下次再有别的书,还得买,尽管书买回来后还是同样的下场。书买回家,自己不看,还舍不得给别人,非得自己藏着,总觉得迟早有一天会读到它。其实买书成了嗜好,跟其他任何嗜好都没什么两样,都是贪欲所致。嗜好也是病啊。所以,当我们有什么偏爱或嗜好的时候,一定要警惕:是不是贪欲在作怪?
只有知足常乐,才能心境祥和安宁,才会懂得享受生活,活在当下。这就是明理,就是真正的大智慧。小孩子一派自然天性,他们最明白幸福的道理。不然,人们的身心就像拉车的骡马,永远被贪欲的皮鞭驱赶着,于是只有痛苦。试问,在这种痛苦中疲于奔命,能奔到几时呢?
3.正解〃喜则伤心〃
《黄帝内经》讲〃喜伤心〃,难道高兴也是一种错误吗?其实,这句话中大有玄机。我们平时为什么会喜,为什么会不喜,取决于什么?取决于我们欲望的满足与否。买股票的,看到自己持的那只股涨了就喜,跌了就不喜;有好吃的我们就喜,粗茶淡饭我们就喜不起来。。。。。。大抵都是如此,欲望满足了就喜,欲望没有满足就不喜。于是,贪财的人一旦中了百万的彩票,就高兴得心脏病发作;好色的人一旦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