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本来你真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的。”
“不,不可能。”
“你就是不肯试一下。”妈继续说着,既不生气,也不懊丧,那口气,似只是
在讲述一件永远无法得到核准的事实。“拿去吧!”她说。
但是,起先我并没马上把琴拉走。它依旧静静地置在妈妈家起居室里,那个回
窗框前。打这以后每次看到它,总使我有一种自豪感,好像它是我曾经赢得的一个
荣誉的奖品。
上星期,我请了个调音师到我父母公寓去,那纯粹是出于一种感情寄托。数月
前,妈去世了。爸交给我一些她的遗物,我每去一次,便带回去一点。我把首饰放
在一只缎锦荷包里,还有,她自己编织的毛衣:有黄的、粉红的、橘黄的——恰恰
都是我最不喜欢的颜色。我一一把它们置放在防蛀的箱子里。我还发现几件旧的绸
旗袍,那种边上镶滚条两边开高叉的。我把它们挨到脸颊上轻轻摩挲着,心中有一
阵温暖的触动,然后用软纸把它们小心包起来带回家去。
钢琴调校好,那音色比我记忆中的,还要圆润清丽,这实在是一架上乘的钢琴。
琴凳里,我的练习记录本和手写的音阶还在。一本封皮已脱落的旧琴谱,被小心地
用黄缎带扎捆着。
我将琴谱翻到舒曼的那曲《请愿的孩童》,就是那次联谊会上让我丢丑的。它
似比我记忆中更有难度。我摸索着琴键弹了几小节,很惊讶自己竟这么快就记起了
乐谱,应付自如。
似是第一次,我刚刚发现这首曲子的右边,是一曲《臻美》,它的旋律更活泼
轻快,但风格和《请愿的孩童》很相近,这首曲子里,美好的意境得到更广阔无垠
的展现,充满慰藉与信心,流畅谐美,很容易弹上手。《请愿的孩童》比它要短一
点,但节奏要缓慢一点。《臻美》要长一点,节奏轻快一点。在我分别将这两首曲
子弹了多次后,忽然悟出,这两首曲子,其实是出于同一主题的两个变奏。
美国的注释
当母亲看见女儿的新房子里床对面置着一架嵌镜子的大橱时,便叫了起来:
“你怎么能将镜子对着床置放?这样,会冲掉你新婚的喜气,都会冲掉的。”
“呕,它放在这里最合适,其他地方放着,都不好看。”女儿说,很有点厌烦。
对于妈这一套老生常谈,她已听够了,受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