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祭天(2)
《祀记》曰:兆于南郊,正阳位也。
自古以来,南郊就是最高级别的祭天典礼之一。
南郊之祭坛,号为寰丘。
所谓寰丘,寰者像天之寰也,丘者,自然之丘陵也。
大宋立国后的乾德元年,便开始在汴京南熏门外,寻找阳位之地兴建,并最终选定了汴京南熏门外正南方九里的一处吉地,将之作为寰丘。
不过,在开国之初的草创阶段,有关南郊寰丘的典章制度,还不完善。
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寰丘中除了每三年冬至日祭天启用前,有司会来寰丘,认真的检查一番,修葺一遍,以供皇帝祭天外。
其他时间,寰丘处于一种放任自由的空白状态。
于是,附近百姓,经常进入寰丘附近甚至寰丘之内,樵采放牧。
特别是夏秋之交,此地经常性的牛羊成群。
这就让士大夫们难受的很。
每次有人路过寰丘附近,看到农民的牛羊,在这祭天的神圣之地,随意的啃噬着青草,甚至到处排泄的时候。
这种难受,达到了顶点。
所以,在仁庙天圣六年的时候,士大夫们再也忍不了。
上书章献明肃,请求禁止百姓在寰丘及其附近樵采放牧。
朝廷自是从善而流。
于是,下诏在寰丘外围,设立三壝(wei),并在壝外设立短垣,同时在壝内用青绳做标记。
从此,寰丘就成为了庶民禁地。
元丰元年,再次下诏——寰丘等天地五郊祭坛,三百步内不得埋葬,壝外三十步内不得樵采,壝内不得行人及樵牧。
进一步的强化了相关祭天场所的神圣性。
同时,相关礼制也从国初的俭朴,一步步的发展到了如今的繁琐、冗长。
若是国初,太祖、太宗那会。
每三年一次的冬至南郊,前后用时不会超过一个时辰。
三更出宫,五更就能回宫。
而现在,五更才是开始!
赵煦端坐在这青宫内,专门给他休息用的斋殿中。
眼皮子多少有些打架。
好在,童贯时不时的会献上煮好的茶汤,给他提神醒脑。
这才没让他睡着。
终于在这斋殿之中,一动不动的静坐了许久后,童贯来到他面前,低声禀报着:“大家,五更快到了……”
“宰臣们都在殿外,已上表乞大家起驾,前往寰丘!”
赵煦站起身来,活动一下筋骨。
“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