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治国才能,多年在外历练更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威望。让他在洛阳担任要职,不仅能将其所学应用于实际政务,还能借此机会进一步磨砺他的领导力和决策力。同时,洛阳作为都城,政务繁忙,复杂多变,正可考验大皇子在复杂局势中的应变能力和大局观念。此外,朕意已决,将在洛阳设立一个由朝中元老与能臣组成的顾问团,对大皇子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确保每一项决策都能兼顾国家利益与民生福祉。这样既能让大皇子在实践中成长,又能保证朝纲不乱,国家机器平稳运行。至于其他皇子,朕亦会根据他们的特长与历练情况,逐一安排合适的岗位,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发光发热,共同为大金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总之,选贤任能,不拘一格,方能确保我新汉世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至于四皇子金哲。”金茂沉吟道:“让他不用在东北折腾了,去西北,接任大皇子现今的职务。”
众臣皆是一凝,知道皇帝陛下这要比对两人的优劣。
若是金哲上任后干得比金临漂亮,那么太子之位就会落到金哲头上,反之则是金临当太子。
这不公平!
南阳王刘协出列,为金临打抱不平道:“陛下,臣斗胆进言金临殿下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治国才能,于西北边陲励精图治,使得那片荒凉之地焕发生机,百姓生活日益富足,此乃有目共睹之功绩。而四皇子金哲,虽亦有才情,但未曾有过如此显著的政绩作为支撑。直接将金哲调往西北,接替金临之职,恐难以服众,更恐伤了金临殿下及其麾下将士之心。臣以为,选拔储君之事,应当更为慎重,既要考量诸皇子的能力与贡献,亦需兼顾朝野上下之民意,方能确保未来国君之选,既合天道,又顺民心。”
“再者,金临殿下不仅政绩斐然,更在军民之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他以身作则,亲民爱民,多次亲赴前线,与将士们并肩作战,共克时艰,其英勇事迹早已传遍四海,成为激励士气、安定民心的基石。若贸然易将,不仅会动摇西北边防的稳定,更可能引发将士们的不满与猜疑,这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无疑是一大隐患。
反观金哲皇子,虽在文学诗词上颇有造诣,亦曾参与过一些朝廷事务的处理,显示出一定的行政能力,但在治理地方、统御军队方面的实际经验尚显不足。储君之选,关乎国本,非同等闲。理应将候选人置于更为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历练,考察其应变之策、治国理念以及能否赢得广泛的支持与信任。
因此,臣建议,不妨先让金哲皇子担任一些较为重要的地方官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