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到了。”
这个时候,朝堂已经议论完今天的事情,金茂正准备退朝,“宣他进来。”
“喏。”
不一会儿,金临低着头,快步来到殿中,走到皇座之下,跪地叩首:“儿臣拜见父皇。”
这并不是金茂喜欢跪拜礼,而是金临自作主张,学那儒家在崇德殿中尽孝。
对此,金茂十分不喜:“你不该浪费时间在这些繁文缛节上,也不该在儒家这一棵树上吊死,当博采众长,今后方为人君。”
金临浑身颤抖,幸好上次有刘协跟陆逊一起给他矫正过观念,今日才不至于出丑。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然!”金临抬起头反对道:“纵使今后儿臣要集百家之所长,也不应放弃儒家之精华!”
“儿臣以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不可为明君!”
想象当中,金茂要发怒的场面没有发生。
“哦?”金茂十分感兴趣地问道:“那你说说,何为明君?”
金临思索片刻,才说道:“明君当具备仁德之心,以民为本,视百姓如子,体恤民间疾苦,兴利除弊,使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明君应广开才路,不拘一格,纳谏如流,虚心听取各方意见,集思广益,共谋国是。同时,明君还需有远见卓识,能洞察时局,把握历史发展趋势,制定符合国情的战略方针。在治理国家时,应秉持公正无私,赏罚分明,让忠诚与才能得以彰显,奸佞与无能无处遁形。
“此外,明君还应注重文化教育,提倡儒学精髓,但亦不排斥其他学说之优点,融合百家,促进思想繁荣。通过教育,培养国民的道德情操与智慧才能,使国家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儿臣认为,真正的明君,是能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坚守正道,引领国家走向光明未来的领袖。”
金临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金茂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轻轻点头,眼中满是赞赏。
“吾儿能有此见地,朕心甚慰。”
“不过。”金茂话锋一转道:“嘴上说说谁都会,要想成为明君须有实践力,而不只是空谈!”
“父皇所言极是,儿臣深知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儿臣愿从即日起,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疾苦,将所学之道德与智慧真正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同时,儿臣也将广开才路,不拘一格,吸纳天下英才,共谋国家发展大计,让每一个有识之士都能在国家建设中发挥其所长。”“儿臣还计划推动教育改革,不仅仅注重知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