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茂的部署逐渐展开,朝堂内外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实则暗流涌动。荀彧等人虽未料到金茂会有此一手,却也并未慌张,他们知道,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而在这场关于权力与责任、忠诚与野心的博弈中,谁能笑到最后,还远未可知。
而贾诩却差点乐开了。
所谓天下民意,不就是让各地封疆大吏送上万民请愿书嘛,正合了群臣的意。
“荀文若不愧是王佐之才。”贾诩称赞道:“倒是省了一波大冲突。”
又过了一个月,大汉十三州有十州送来万民请愿书,请吴王登基称帝。
没动静的三州分别是凉、并、荆三州,荆州不用多说,贾诩可不敢在金茂眼皮子底下搞小动作,凉、并多年战乱,就算如今天下一同,也还十分混乱,万民书有些扯淡。
然而,这并未能阻止吴王内心的波澜与筹谋。他深知,称帝之路,非但关乎名分,更在于实权的稳固与天下的真正一统。于是,吴王秘密召见了贾诩与几位心腹重臣,于密室之中商讨大计。
“万民请愿,虽是群臣之意,亦是民心所向,但孤心知肚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金茂沉声道,目光如炬,穿透了重重宫墙,望向那未知的远方。
贾诩闻言,微微一笑,拱手道:“大王英明。凉、并二州虽乱,却也是我大汉复兴之关键。若能将此二州彻底平定,不仅可解后顾之忧,更能彰显大王之威,使天下归心。”
“正是此理。”金茂点头赞同,“我意先修建好城池和车道,再称帝也不迟。”
没想到,兜兜转转又回到原点,贾诩深知主公秉性,这么不情愿登基称帝,就是因为懒。
“殿下可知,登基有三大好处。”
果然,金茂感兴趣地问道:“哪三大好处?”
贾诩将心中所思全盘托出:“第一,殿下可多设几位军机大臣辅政,朝内外大小事皆可有所指望。”
第一击,就打中金茂软肋,他急忙问道:“第二,第三呢?”
贾诩微微一笑,继续道:“第二,登基之后,殿下便能名正言顺地征召天下英才,无论士农工商,皆可为我所用,共谋天下大事,使我大业更加稳固,人才济济,何愁不兴?”
金茂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显然对这一点颇为心动。他沉吟片刻,又问:“那第三呢?”
贾诩神色更为郑重:“第三,殿下登基为帝,便是顺应天命,得民心所向。百姓皆望明君以安天下,殿下仁德之名远播,若登基称帝,则能更加凝聚民心,使万民归心,四海之内皆颂陛下圣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