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没有称帝之心。“大王英明,臣愿倾尽所能,辅佐大王,共谋大业。待时机成熟,万民共仰,大王登基,自是水到渠成。”
“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就定个期限吧。”金茂退而求次,尽量拖延时间,“等到东北建城,西北通路,我登基便是。”
那怎么可以?贾诩都六十多的高龄了,谁知道能不能等到那一天,毕竟,这个时代七十岁都知天命了,他还有几年好活?
贾诩劝道:“大王,天下大势,瞬息万变,时机非人力所能全然预测。然则,大王之志,犹如星辰指引,虽远必达。臣虽年迈,但心向光明,愿以余生之力,为大王铺就一条康庄大道。至于期限,不过是大王心中之尺,用以衡量民心向背、国力兴衰。大王何不以此为契机,广开才路,勤政爱民,待四海归一,百姓安居乐业之时,登基大典,自然顺应天意,人心所向。”
金茂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深知贾诩不仅智计过人,更有一颗忠君爱国之心。“贾公所言极是,本王当以天下苍生为重,不急于一时。从今往后,本王将更加勤勉,力求国泰民安,待时机真正成熟,再议登基之事。”
言罢,金茂转身望向窗外,只见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本王誓要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让后世子孙铭记,今日之努力,皆是为了那永恒的辉煌!”
贾诩见状,躬身行礼,心中暗自着急,却也知道这件事不能再讨论下去,不然,他可就要被主公厌恶了。
“臣告退。”
…
荆州宛城,贾府。
荀彧怀着一肚子怨气,受邀前来。他都答应不插手、不捣乱,怎么这些人还不放过他?还要他来为登基这件事出谋划策?
贾诩深知荀彧心中的不满,笑着说道:“文若兄,勿要动怒,此事虽非你本意所愿,但你我皆身处乱世洪流,肩上之责,重于泰山。主公雄心壮志,欲开万世之基业,你我作为谋士,若能助其一臂之力,成就一番青史留名之伟业,岂不快哉?”
荀彧闻言,轻叹一声,眉宇间愁云稍散,却仍难掩忧虑:“话虽如此,但天下未定,战事频仍,百姓流离失所,若此时忙于登基大典,恐非明智之举。吾等当先思安民之策,而后方可图大事。”
贾诩点头赞同,眼中闪过一抹深思:“荀公言之有理,然主公之心,亦非全然不顾百姓。他欲以此盛世之名,激励将士,安定民心,同时亦是在向天下宣告,我朝将秉持仁政,以民为本。只是,这其中分寸,确需我等细心拿捏。”
荀彧沉吟片刻,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