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大型钢铁厂落地
随着诸葛亮在西北传来好消息,炼钢的工作不得不提上日程。
东汉时期已经有成熟的炼钢工艺,与现代的差距体现在产量和种类上。
由于缺乏探索和测量工具,灌钢法得到的铁材品质不一,好一些的铁材能当做钢铁用,大部分都拿来锻造武器盔甲;差一些的铁材要么回炉重造,要么当做农具用着。
再加上煤炭去硫的工艺不成熟,炼钢工业一直停滞不前。
就算金茂大力促进钢铁行业的发展,也仅仅在这几年恢复到东汉巅峰产铁量两万吨。
要是平常时候就算了,但诸葛亮再西北做得很好,钢铁轨道迟早要铺起来,另外,庞统那边也很顺利,东边的铁轨肯定也要修。
这样一来,钢铁增产迫在眉睫。
对此,金茂并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只能传诏全国,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就封谁为少府。
这可是九卿职位!
当然了,原本少府掌管皇帝小钱袋子等职能肯定要去掉,算是半个九卿。
一时间,就连诸葛亮、庞统等人都眼热起来,想要放下手中工作,先试一试,好在没有付诸行动。
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很快,民间大神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贡献一个又一个奇妙的点子。
有土法炼焦煤的,有贡献淬火法的,有水里鼓风增产的,有建高炉的…
炼钢各步骤都有能人毛遂自荐,奈何就是没有一个全都会的人才。
为此,金茂没有给这些人少府之职,而是全都招进少府,成了属官。
正好南阳郡、河南尹、荥阳等地盛产的煤炭硫含量极小,金茂便下诏在鲁阳县建一座大型钢铁厂。
如果这次能够成功,金茂将在全国再次建立四座这等规模的钢铁厂,分别设立在东北、西南、西北、东南四地。
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就不用为钢铁发愁了。
如此一来,钢铁局应运而生。
跟建设局不一样,钢铁局权利和组织架构都没有建设局那么大,但是技术要求更高,招收的工人要求也更高,就算没读过书,也要足够激灵才行。
毕竟,炼钢既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
那么由谁来负责钢铁局事宜呢?
金茂没有头绪,便找贾诩询问。
后者给出了几个人选:“刘晔、徐庶皆有佐世之才,可为副手。”
贾诩很聪明,将主事之人空出来,这个位置肯定是金茂的心腹担任。
金茂闻言,心中暗自点头,对贾诩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