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西部大开发,君臣
洛阳的刘协正在努力,金茂这边也没闲着。
从长安到陇西的第一条石板路建成,加上第一批木牛流马完工,金茂亲临长安,为此事庆贺。
鲁肃、诸葛亮、庞统等人陪同视察。
现场还有大司农属吏汇报红薯、土豆、玉米等美洲作物种植情况。
由于十三州中的十州都有各自的农业系统,金茂并不打算插手,便将美洲产物先在地广人稀的西北地区进行试种。
效果显而易见,比传统水稻、粟米、小麦种子的产量高得多,虽说没有达到后世亩产,但也是极为惊人。
土豆产量最高,亩产高达四千斤(1吨),东汉时期一亩地为470平米左右。
红薯和玉米稍次之,有1千斤(250kg)左右。
目前,金茂培育的最优秀水稻种子亩产才5到7石(150-210kg),这都能养活四千多万人口。
要是普及这些种子,大汉人口还能翻好几倍。
更难能可贵的是,土豆、红薯、玉米等种子环境适应能力极强,且耐干旱,不需要像水稻一样精耕细作,人力、物力完全不在同一档次。
唯一的缺点,就是不顶饿。
即便如此,见惯金茂神奇之处的鲁肃等人,仍然惊为天人。
贾诩要是知道,一定嗤之以鼻,金茂身上发生再神奇的事,也不足为怪,一群没见过世面的小年轻。
这样一来,很多难题迎刃而解。
庞统率先向金茂贺喜道:“殿下,有如此神种相助,打通西域指日可待!”
金茂闻言,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他轻轻摇了摇头,道:“庞士元言之有理,但吾等之志,岂止西域?这些作物,不仅是解决粮食短缺的钥匙,更是开启民富国强之门的金钥匙。它们将让我们的子民免受饥饿之苦,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吾欲借此良机,不仅在西域推广种植,更要遍植中原,乃至更远的南方与北方。同时,我们需改良耕作技术,提高产量,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此外,还需建立仓储制度,确保丰收之年有余粮,以备不时之需。”
“再者,这些作物耐干旱的特性,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更多原本不适宜农耕的土地上进行尝试,比如荒漠边缘、山地丘陵,甚至是盐碱地。这不仅能扩大耕地面积,还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至于不顶饿的问题,我们可以探索多种食用方式,如加工成面粉、薯干等,增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