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气风发,陆逊暗暗捏紧拳头,名义上他是吴王义子,实际上陆逊有自己的打算。
看着大哥刘协在洛阳受苦,陆逊非常想去帮忙,但理智又告诉他,必须要再义父面前表现出价值,才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可在座无不是人杰,他又有什么优势呢?
“今天下一统,南北气候各有差异。”
金茂换了个议题说道:“我治理河北的初衷便是为了能种更多的粮食。”
“此处地势平坦,阳光充足,乃是绝好的耕地,奈何各郡县有小家小户之年,十分阻碍农业发展。”
“今日大家便议一议,冀州、幽州、青州该种何物为好?”
诸葛亮老家在徐州琅琊郡,跟青州很近,非常了解当地气候,当即抢先道:“当种粟米!”
“哦?”金茂看过来,道:“你是诸葛孔明?”
“回殿下,正是在下。”
“说说你的见解。”
“喏。”诸葛亮拱手一礼,继续道:“青州之地,东临大海,气候温润而多变,尤其是夏季,雨水丰沛,时有台风侵袭,这对许多作物来说或许是灾难,但对于粟米而言,却是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粟米耐旱耐涝,适应性极强,即便在土壤贫瘠之处亦能顽强生长,且生长期短,成熟迅速,能有效缓解灾荒之年粮食短缺的问题。此外,粟米营养丰富,易于储藏,是稳定民心、保障军需的不二之选。”
“再者,青州沿海,海盐资源丰富,若能因地制宜,发展盐田,不仅可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还能利用盐田周边盐碱地种植耐盐碱作物,如碱蓬等,既改良土壤,又增加作物多样性,形成良性循环。同时,鼓励百姓养殖海产,如鱼虾贝类,既能丰富百姓餐桌,又可外销获利,进一步促进经济繁荣。”
“至于冀州与幽州,两地北接塞外,气候偏寒,但土地肥沃,宜种植耐寒作物如小麦、大豆、粟米皆可。小麦乃北方主食,其产量稳定,对寒冷天气有较高抵抗力;大豆不仅可食用,还能榨油,增加食物多样性及营养价值;粟米乃军粮,不可或缺。”
金茂点头,由于运输储存条件比较差,小麦磨出来的面粉只能存在家中,没办法当做军粮。
因为一旦下雨,面粉就全没用了必须要在几天内吃完,粟米却不同,晒一晒还能用。
“不过。”诸葛亮话音一转,说道:“我有一法,可护灰面(面粉)周全,能当军粮使用!”
不愧是发明能手,金茂就喜欢诸葛亮这股子聪明劲,要是有面粉吃,谁踏马愿意吃粟米,那玩意儿产量少,还不顶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