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思想,更未料到自己的提议会引来如此强烈的反应。刘备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缓缓说道:“陛下圣明,备之所言,实乃出于一时权宜之计。然则,当前局势危急,洛阳粮草不济,百姓困苦,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恐生民变,到那时,局势将更加难以收拾。备非不知民间疾苦,只是……”
“只是什么?”刘协打断了他,眼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朕虽居深宫,却也常闻民间之声,知百姓之苦。若朕为了一己之安逸,置万民于不顾,又与那昏庸无道之君何异?刘备,你曾言要兴复汉室,可曾想过,汉室之基,在于民心。民心若失,汉室何存?”
刘备闻言,心中一震,他深知自己失言,连忙跪倒在地,诚恳地说道:“陛下训斥的是,备一时失言,险些误了国家大事。陛下心怀苍生,实乃社稷之福。备愿听从陛下旨意,竭尽所能,以解洛阳之困。”
刘协见状,神色稍缓,他扶起刘备,语重心长地说:“刘备,你我同为汉室之后,当以国事为重,百姓为先。朕知你忠心可鉴,但行事还需谨慎,不可急功近利,更不可失了民心。朕欲亲自前往城外,视察民情,你可愿随行?”
刘备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深知这是皇帝对他的信任与考验,当即应声道:“陛下有此决心,备自当誓死相随,共赴国难!”
于是,君臣二人商议已定,决定次日一早便出城巡视,体察民情,寻找解决洛阳困局的良策。
第二天,皇帝刘协的车架还没出城,就被百官拦下。
司徒赵温上谏道:“陛下,城外局势未明,安危难测,臣等恳请陛下三思而后行,勿以身涉险。国事虽重,然陛下龙体更需保重,万一有所闪失,社稷何安?不如派遣得力大臣代劳,既可察民情,又能保陛下周全。”言罢,众臣纷纷附和,面露忧虑之色。
刘协闻言,眉头微蹙,目光却异常坚定:“诸卿之言,朕已悉知。然朕身为天子,当与民同甘共苦,方显君民一心。朕意已决,此行不仅为察民情,更是为天下百姓树立信心,彰显我大汉皇室与民共患难之决心。刘备将军英勇善战,智勇双全,有他随行,朕心安矣。”
刘备见状,挺身而出,躬身行礼道:“陛下圣明,备虽不才,愿以血肉之躯,护陛下周全,不负陛下厚望。”言罢,他环视四周,目光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与决心,仿佛在向众人宣告,此行定能平安归来。
见状,百官又看向太尉周忠。
“陛下。”
周忠感叹道:“上古贤王皆以民为本,深知国之根本在于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