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诸多叛乱,为我大汉争取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朕希望,诸位能放下成见,共谋国事,而非在此处空谈是非,徒增烦恼。”
一位年迈的老臣闻言,颤巍巍地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所言极是,老臣等虽年迈体衰,但仍愿为陛下、为大汉肝脑涂地。
只是,大将军行事虽有成效,却也需有制衡,以免权柄过重,危及社稷。”
刘协微微点头,道:“爱卿所言有理,朕自会权衡利弊,妥善安排。
但眼下,朕更需诸位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大将军之事,朕自有计较,尔等无需过分担忧。”
“唉!”一声叹息从杨彪嘴里吐出,“陛下您太急躁了。”
杨彪缓缓摇了摇头,目光中满是对时局的忧虑与对皇上的深切关怀,“陛下,老臣并非质疑大将军之能,亦非惧其权势。只是,自古以来,权力之树若无人修剪,必生旁枝斜逸,终至遮天蔽日,难辨方向。
老臣所忧,乃是大将军之权,若缺乏有效监督与制衡,恐生不测之变,累及百姓,动摇国本。”
“臣等虽已至暮年,然心系家国,不敢稍有懈怠。愿陛下能广开才路,不拘一格,选拔贤能之士,分布于朝堂内外,既为陛下分忧,亦能相互监督,确保朝政清明,国家长治久安。”
“再者,陛下可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监察百官,尤其是手握重兵之将,使其行为皆在法度之内,无越轨之举。如此,陛下可高枕无忧,治理天下。”
“老臣深知,此非易事,需陛下有容人之量,有决断之智,方能行之有效。然,为了大汉江山,为了黎民百姓,臣等虽万死亦不辞,愿陛下三思而后行。”
说罢,杨彪再次躬身行礼,其言辞恳切,情感真挚,大殿之内一时静默无声,众臣皆被其忠诚与远见所动,纷纷点头称是。
刘协见状,心中亦是感慨万千,他深知这位老臣的良苦用心,更明白自己肩上的重担。
于是郑重言道:“爱卿之言,朕已铭记于心。朕必当广开才路,加强监察,确保朝政清明,社稷安宁。诸位爱卿,随朕一同努力,共筑大汉辉煌!”
这边还在畅享美好未来,另一边却打得如火如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