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认为能斗得过董卓,除非发生意外。
“主公。”荀彧从鲁阳赶回江陵县,首要目的就是阐释自身主张:“如今江南只有一个声音,我们只需安心耕耘五年时间,天下就不再会有动乱。”
确实如此,按照以往的发展速度,只需要两年时间,金茂就能再多十万到十五万大军。
再有两三年训练,五年之后,具装精锐就将达到恐怖的十万人!
就算骑兵稀少,但三十万步兵,其中有十万具装精锐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讨董一战时,金茂麾下主力军将达到十万人之巨。
到时候,什么董卓、袁绍、曹操,谁敢不服,全部干碎!
就算三人联手,也不怕。
唯一的担忧,就是各路诸侯联合起来,平稳发展五年,那金茂还真弄不过这些人联手。
不过,那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要是诸侯有那么团结,就不可能发生十八路诸侯讨董,最后讨了个寂寞。
更何况,荀彧早就想想到这一点。
为了防止出现以上情况,荀彧提出“联董抗袁”的战略。
简单来说,就是跟董卓交好,阻碍袁绍发展。
从三方势力上来看,袁绍只是目前弱小,实则董卓才是最弱的一方。
内部有王允等忠臣捣乱,外部还有金茂、袁绍虎视眈眈,处境艰难。
反观袁绍,刘虞、袁术、曹操、袁遗等诸侯全是盟友,仅有不知死活的公孙瓒才是敌人。
一旦灭了公孙瓒,冀州、幽州、青州、徐州、豫州五地就算经过数次暴乱,人口依然位居中原之最。
超过一千万五百万人口!
金茂占据四州也才一千万出头,当然这是不算南阳郡、南郡和益州边上的氐人、羌人的数量。
董卓就最惨了,凉州、并州自古就是边疆,一州之地人口不到百万,两州加一起可能还没有一百五十万。
就算司隶地区人口还算不错,少了洛阳地区人口,加上两州也就不到四百万。
不论是从表面实力,还是潜力来看,董卓就是最弱的,袁绍要是一统北方就是短期内最强。
金茂则是目前最强,五年后也比袁绍要强,如果袁绍在五年内一统北方,就会在短期内比金茂强。
因此,只要让袁绍这五年没法统一,金茂就有足够的时间发展。
为了防止袁绍联合董卓来打击金茂,荀彧提出另一计策:“跟公孙瓒结盟,甚至不惜与曹操、韩遂、马腾结盟。”
“只要董卓、袁绍后方不稳,就是成功!”
也就是说,表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