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行事十分严峻,不知文若可有教我?”
荀彧不假思索,似乎也早有准备,道:“主公何必草木皆兵。”
“孙坚质子,万不可能与主公为敌。”
“刘表徒有其表不足为虑。”
“刘焉根基不稳又远在益州,鞭长莫及。”
“袁术庸人之资,主公稍微费点心,讨他欢心,他便得意忘形,说不准还会去与袁绍争锋。”
荀彧开始一一点评:“徐州刺史陶谦空有满腔抱负,可徐州地处四战之地,乃兵家必争,又刚经历大乱,短期不必忧虑,长期更不必考虑。”
“陶谦年老体衰,能熬几个年头都是问题,说他是冢中枯骨,丝毫不为过。”
“陈留郡守张邈名为“八厨”,实与刘表无异,比其弟张超并未高明多少,不足为虑。”
“兖州刘岱,中人之资,若是谨小慎微,倒是有一番作为,但此人没有自知之明,定会卷入纷争。”
“且兖州路远,陶谦不会允许其他诸侯再来染指徐州。”
“豫州刺史孔伷,根基不保,无暇他顾,他要是敢惹事,主公正好占据豫州要地,待估而沽。”
经过荀彧这么一分析,金茂豁然开朗:“也就是说,我只要安心处理自己的事,没人敢来打扰我?”
荀彧点头又摇头道:“主公需与两人处好关系。”
金茂急切地问道:“哪两个?”
“孙坚和袁术!”
金茂追问道:“孙坚,金茂能理解,袁术又是为什么?”
“这件事要从四方联盟说起。”荀彧抽丝剥茧,将袁术的主要心理分析个七七八八。“袁术要跟袁绍争夺讨董联盟盟主之位,可他如今的实力不足以与袁绍相持。”
“若是主公给予袁术名义上的支持,并保证不侵犯南阳、汝南两地,袁术定不会与主公为敌。”
金茂迟疑了,南阳、汝南两郡肥得流油。
看袁术就知道了,才不到半年时间,袁术起落一个轮回,实力不减反增。
也就是说,两郡前后给袁术支援了四万兵马,这还不算刘表麾下的一万兵马。
虽说士兵精锐程度肯定比不上金茂所部,但看那数量就足够金茂眼馋。
至少金茂在短时间内,没办法暴兵五万,还能装备齐全。
荀彧似乎看出金茂的心思,也不催促,安心等待。
直到金茂回过神来,“文若,要是我不那么做会怎么样?”
荀彧毫不客气地说:“最好的结局,就是退守扬州。”
最坏的就不用多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