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收割工作进入尾声。
缙云山和丽州两地,共计两千亩水田,产出八千余石稻米,比预估的产量高了两三成。
金茂按照约定分配粮草,共得近五千石稻米。
别看早稻口感不好,那也总比饿肚子强多了!
金茂令人将这一结果,奔走告知各乡。
整个乌伤县为之轰动,那些没签的乡绅悔得肠子都青了,求爷爷告奶奶想重新签约。
可后悔药哪有地方买?
金茂给后来者全都提高一成收获,也就是金茂七乡绅三。
接受就签,不接受就滚。
于是,大多数又退缩了,只有少部分咬牙签下。
金茂也不在意,等松古乡和瑶乡开发出来,他又多好几万亩良田。
乡绅这点利益,纯粹是看在同乡的面子上,照顾一二。
晚稻的播种却出现了难题。
太末原焦家所有的两千亩水田,再加上丽州和缙云山的两千亩,以及松古、瑶乡两地近万亩。
这么多田地,稻种是个大问题,另外太末县该交给谁去管理?
“哎呀!我真笨啊!”
金茂懊恼:“仲翔身为士人,肯定认识不少读书人啊。”
“我怎么就没想到让仲翔给我介绍一批人来乌伤呢?”
至于荀彧,太远了,远水解不了近渴。
金茂赶紧开始写信,不过,这次不是给荀彧,而是给虞翻。
很快,虞翻来了回信。
信中提到,虞翻在瑶乡很顺利,就算松古乡一次没去过,也被他安排地井井有条。
他“谦虚”地表示,金云、刘甘那般细致认真地工作,他做不来。
但统筹安排,分配管理,小意思啦。
最后,他很“委婉”地表示:“人才?什么人才?屁大点的乌伤县,还能难得到我虞大爷?”
这小子是真飘啊。
金茂招来信使询问,事实跟虞翻说的大差不差,南边二乡一切井然有序。
看来虞翻管理四、五千人是屈才了。
金茂二话不说,提笔就怼回去:“滚回来!”
“要是管不好乌伤县,我就是你大爷!”
等信使一走,金茂畅快大笑。
“我终于有了像样的人才!”
“虞仲翔!不愧为名士!”
比那什么狗屁名士盛宪,强了一万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