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想借助开府之事,试探侯爷的野心有多重。”
楚无疆立刻追问道:
“此话怎讲?”
司马宁对于政治上的理解,不比司马英与司马杰差,她当即答道:
“寒门子弟出路少,侯爷若是多收,容易得罪世家,不利于将来的团结。”
“反之,则会得罪寒门。”
“开府授官,容易陷入风头浪尖,尤其是侯爷根基未稳。”
楚无疆点头道:
“宁姑娘计将安出?”
司马宁快速答道:
“侯爷可举办考核,来者不拒。”
“这样一来的话,错误就在于个人,不至鱼目混珠。”
司马宁的建议听上去还算不错。
但楚无疆摇头道:
“开府之权,在于收拢人心。”
“若样样都考,他们为何不去参加科举呢?”
“本侯开府招收天下英雄,更需施加恩义。”
唐太宗说天下英雄入吾瓮中。
其核心就是看到科举制度的威力,读书人通过考试成为朝廷官员,这极大地削弱了大人物的恩义。
打个比方,读书人在楚无疆赏识推荐下,成为七品县令,或者他通过科举成为七品县令。
前者他会感谢楚无疆的知遇之恩,一辈子不忘,后者他更感谢自己,因为是凭本事考上去的。
设了考核,少了恩义。
考试难度越大,恩情越小。
司马宁先是愣住片刻,旋即答道:
“那侯爷可调整一下顺序。”
“比如侯爷可先收一批人,无论是谁,授予一定的待遇,以门客相待。”
“再一步步挑选人才,逐步考核,留下精英。”
“其次,侯爷可公布暂时选拔的名单,不要多,也不要少,做得堂堂正正一些,并注明为什么需要这些岗位。”
“比如十个人,五个人寒门,五个人世家。”
“若是想招收寒门子弟多一些,就把岗位的待遇设置得差一些。”
“若是想招收世家子弟多一些,就把岗位的武功要求设置高一些。”
楚无疆不住地点头,这司马宁果然老练,先招一小批试试水,显得自己野心不大,对朝廷恭谨。
只是司马宁这么快想出对策,令人惊讶。
楚无疆不禁问道:
“宁姑娘对这些很熟悉?”
司马宁在解开魔种之谜后,整个人开朗了不少,她见楚无疆提问,连忙解释道:
“侯爷,是这样的。”
“老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