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此时的雁门关内,李牧正在进行战前动员。
今年的雪比起去年的规模还要大上些许,草原上今年会更加寒冷。
因此,如果匈奴想要减少冬天人口的损耗,他们必然会冒死在大雪封锁草原之前进行最后一次南下劫掠,以此收集过冬的资源。
包括但不限于粮食与木柴,所以这次也是李牧大展身手,捕捉匈奴的大好时机。
而李牧的下属,大部分是李牧的旧部,少部分是桓齮带来镇守雁门关的铁甲军。
桓齮名义上是李牧的副手,实则和李牧平级,李牧外出俘获匈奴,桓齮守护雁门关。
至于为什么将李牧旧部还给李牧,其中则是公孙策的算计。
李牧的旧部更忠于他,这也就是赵王与李牧的矛盾由来。
早期赵王派遣李牧前来雁门关,当时雁门关的军费是赵国负责。
然后,赵王发现了李牧的人格魅力有些夸张,让赵王隐隐感觉到难以驾驭李牧。
于是赵王逐年缩减军费,企图暗示李牧收敛一些,同时赵王也想要让李牧返回邯郸接受pua。
赵王是君,有些话不能明说,只能暗示李牧。
但是,暗示这东西也是有技巧的,李牧就是那种不是特别能够揣摩君心的人。
李牧的心思全部放在了抗击匈奴之上,因此在面对赵王缩减军费的情况下,他上书询问赵王。
赵王给的回复也很简单:自行筹措军费,赵国已经没有这么多余粮。
这是赵王进一步的暗示:李牧回来求我给军费!接受我的pua!
但是李牧依旧不明白,他反而开始认真筹措军费,这就导致雁门关这边很接近自给自足。
这进一步导致赵王没有办法在军费上卡李牧的脖子,也导致雁门关的将士心中对于赵王的威信大减。
这么看下来,锅还是赵王的,李牧这情况,就不能一直暗示,要明示。
李牧经过简单的动员,已经将他旧部的士气调动起来。
不过,这还不算完,公孙策清楚李牧的性格,所以另有安排给桓齮。
夜半时分,李牧与桓齮来到关押匈奴俘虏之地。
李牧只见桓齮拿出一个小药瓶,倒在匈奴俘虏的饮用水之中。
“敢问桓齮将军,此物为何?”
桓齮反问李牧道:“李牧将军可记得邯郸城破之日,悍不畏死的匈奴战士?”
“自然。”李牧回忆起那一天的所见所闻,至今难以忘怀,“那些战士莫不是以此药改造?”
“当然。”桓齮瞥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