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
研究所六号办公室。
一位青年科研者刚刚打好午饭。
一边吃饭,一边刷着工作邮箱。
刚打开邮箱,就看一份标题是商业绝密的邮件。
一看发件人。
张英!
他们北方车辆研究所。
平常也和商业民间领域多有合作。
就比如张英之前投资的小鹏汽车。
就曾经合作过,民用高强度铝合金车底板研发。
当然。
对于这些东西他们都是保密的。
再加上他们单位的特性。
对保密这块,可以说拿捏的死死的。
点开邮件一看。
张英发来的是上次投资会议摘要,里面有晨曦v1的各项数据参数。以及此前苏晨做的各类极端情况下的测试视频。
张英发来这封邮件。
就是想确定一下。
苏晨新车材料,能否轻易被复制出来。
如果能,那就不用说了,新车上市之后,绝对大批跟风。
如果不能,这就是技术壁垒!
虽然他认为不能,但还是找专业人士确认一下!
当然。
双方合作也很久了。
他也不怕资料泄密。
看完邮件中记录的参数之后。
年轻研究员直接将米饭从鼻子里喷了出来。
差点没把他直接呛死!
匆匆喝了一口水,他也顾不上吃饭,直接从办公室中冲了出去。
研究所1号研发场。
这里主要负责坦克外装甲研发。
众所周知。
坦克的外装甲设计,发展到如今,技术和内部设计也是极其的复杂。
远远不是曾经老式坦克那样,简单由钢板焊接装甲。
三代坦克发展至今。
已经拥有“全车复合甲”、“三防”、“内衬”多重防护设计。
复合装甲相较于传统的钢装甲抗弹能力,得到了大幅增强。
因为复合装甲能够在弹药击中的一瞬间,产生多种防护效应。
多层薄装甲板的应用,让应力波可以在间隙间来回多次反射,就能大大削减弹药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完美保护坦克内的战斗人员安全。
坐在办公室内的王援朝,是负责此项研究的课题组办主任,国内著名的材料学专家。
国家工程院院士!
此时。
他正低头,认真研究最新的主战式坦克外部装甲设计图。
这是军国院审核的最新图纸,交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