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翻看着,还有人在做着笔记;翻书的声音虽小却密集,夹杂着脚步声,让人觉得这不是在图书馆,而是在一个开卷考场上。
而门里也传来了管理员轻声的耳语:
赵姐,你说今天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我们屋来了这么多人?好像都在查阅关于宋朝的历史资料...
可不是,这样下去,今天一天的读者量超过了上周整个一周的数量,馆长一高兴,说不定我们还能得到点儿奖金呢!
好像和金刀有关!他们都在查找宋代石棺和古代金刀的籽料。
嘘!我们做好该做的,别乱说话!
...
声音虽轻,却只字不落地传进了经过特殊训练的王戈耳里。
在这里应该得不到更多的信息了,博物馆都不能确定的问题,在这里也难找到什么相关资料说明!王戈在心里对自己说。然后悄悄退了出去,又返回博物馆,博物馆却大门紧闭,闭馆了。
王戈把自行车一推,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转着。他担心的是这柄金刀的安全问题,听说要等到省和国家的专家组到达后才能共同鉴定金刀,筹划下一步的行动方案。那么在这些专家到来之前,金刀的保护是个大问题,局里怎么定的呢?想到这儿,他决定问问。
停住自行车,让它倚在自己的身上,王戈掏出电话呼叫组长李林。电话接通了,王戈简单地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担忧。
这也是我担忧的问题。我请示了局长,局长也已经做出部署,安排两个人去做防卫工作了,并把防卫工作方案递交了市里。至于石棺被破坏的问题,由刑侦三科的同志们调查。李林回答。
王戈总觉得仅安排两个人,警力不足,应该再增派人手;毕竟这是名泉市最大的考古发现,如果真的出现了什么意外,没有谁能担起这个责任。
李林解释说局里和市里已经做出了这样的部署,博物馆也加强了值班监控,都认为这样的防卫监护下,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王戈只好作罢。
出于个人的责任心,王戈还是不时地到博物馆前后转转,尤其是石棺被破坏的事儿,对他的触动很大。
专家组终于来了。一行十一人,带着仪器设备,乘坐一辆省里安排的中型客车;客车的玻璃上都贴着太阳膜,外人根本看不到里面的情况;一行人也很低调地,悄无声息地进入了博物馆。
王戈的一同学叫周宇恩在博物馆工作,王戈找到他说自己想看看专家组鉴定的场面;周宇恩并不知道王戈在公安局特别行动组工作,同学聚会时,他一直以电脑维修工的身份出席;今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