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问题靠什么?就是要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重要抓手,始终把生产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当务之急,把整治环境作为普遍要求,把农民增收作为根本目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在这一点上,我县的东林村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城市高新区投资近百万,与东林结对子,使得东林彻底变了样,特别是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和奶牛厂的建立,更加增添了这个村的活力。另外,市委领导还指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一是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促进城乡一体,产业联动,积极探索城乡经济融合、城乡优势互补的途径,贯彻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下力气解决农村发展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非农产业,繁荣农村经济。二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既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更要引导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要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能一哄而上,不搞一刀切,不能单纯地搞‘新村庄’建设。这就为我们今后的工作理清了思路,使我们认识到了,形势是好的,党和政府支农惠农的政策是实的,只要我们勤于学习,不断用科学的理念装备自己,一定能够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的的。”
说到这里,村支部书记张实践来了,他向马来书记问了好,马来书记拉了他一把,让他坐在了自己的身边。之后,接着说。
“所谓现代农业,实际上就是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产品商品率的相对提高,与传统农业的相对挑战。体现在产业结构上,由以种养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的转变;体现在生产手段上,由以手工劳动为主,向机械化作业和高新技术应用的转变;体现在经营方式上,由以传统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向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体现在劳动力就业上,由集中在农业生产环节,向产前、产中、产后和非农业产业多领域的转变;体现在农民收入上,由以单纯依靠种养业收入,向务农、务工、经商等多元收入转变;表现在农业市场上,由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转变。当然,猕猴桃深加工、农业机械化、农民工进城、猕猴桃营销、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出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这只是开始,因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严重的制约,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率的1/8和第三产业的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