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跟他求饶都没有用,还是一直打我,赶紧把我关起来吧,地球太危险!"
其实你是是个很温和的人,只不过练过散打而已,一直没地方施展,好不容易遇到个劫匪。所以对方是什么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什么样,镜子会反射回来。
在沈飞看来。
马小云跟很多人都不一样。
有人说他是个懂得坚持的人,理由是当年他毕业之后在学校当老师五年,只是因为他的老师跟他说“你一定要在里面干五年再出来,如果你不干满五年,以后咱们学校出来的学生都去不了大学当老师了,只能去高中。"
所以他是为了自己母校的学生毕业能去个好单位,所以才教书那么长时间。
说实话。
对于这个理由,沈飞是嗤之以鼻的。
这就好像童话故事,糊弄糊弄小孩子罢了,成年人谁会相信?
但不得不承认。
马小云的口才很不错,也正是因为这段当老师的经历,才让他的口才得到极大提升。
而且,也正是因为当老师,他才能认识了学校的外教,也正是这个人后来向他介绍了互联网,否则以马小云的不懂技术,怎么会干互联网。
另外。
马小云当年曾经被帝国电视台的《东方之子》节目拍过一个纪录片,关于这个纪录片背后的故事,其实很有趣。
按照马小云的说法,他九几年做互联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互联网,那时候没有自媒体,他能联系到的只有报纸。
于是他贿赂了一个给报社领导做司机的老乡,给司机五百元钱,然后拿出一篇文章,说能发几个报纸发几个,发不了也无所谓!
结果司机能力很强,发了五家报纸,结果有一家报纸把这篇文章发到了头版马小云觉得这个主编很有见地,于是约他见面。
两个人谈话很投机,也正是通过这个主编,马小云认识了一个在帝国电视台当编导的老乡,当时创业的人少,像马小云这么特别的更少,于是编导就给马小云拍了个纪录片。
这话,纯粹就是马小云自己在吹牛逼而已。
根据沈飞这边的了解,当时马小云纯粹就是靠忽悠,认识了那个当编导的老乡。
他在燕京见过那主编之后,根本就没成功,失意落魄的时候回杭城,半路上在火车里认识了那位编导,靠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忽悠对方给自己拍了个纪录片。
至于那编导是谁?
呵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