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的声音响起,二十五岁张煌言傲然出列。
“张煌言!你也要造反!”谢三宾惊呼。
张煌言自幼便是宁波的神童,十六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
如此文采真的令一众大儒汗颜。
还不止如此,张煌言自幼见鞑虏猖狂,国势日艰。
于是在读书之余还练习骑射。
在考中秀才和考中举人之时。
都给大伙来了一手三射皆中!
如此文武全才,若是投靠满清,那可是能够平步青云的。
哪曾想宁波神童,十六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的张煌言竟然也参与了造反!
这可是自毁前程啊!
“原来是自幼文武兼修,三射皆中的张举人。”
“有趣,有趣,有趣得很啊!”王之仁看着这一众年轻的学子感慨道。
俗话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尽是读书人。
可是谁年轻的时候没轻狂过啊。
张煌言这些年轻的生员、秀才、举人,无不是家境优越者。
甚至几乎都是官绅世家出身。
然而国难当头这些年轻士子的表现却不同于他们的父辈。
这不由地让王之仁为之怀念以前。
因为他年轻的时候也是热血青年,想要灭虏剿贼,匡扶咱大明朝的社稷!
正如昔日闯阵救父的吴三桂,鞠躬尽瘁的左良玉,誓死不降的尚可喜一样。
“王总兵,别跟他们废话了。”
“杀了这些犯上作乱的乱民,还我宁波一个朗朗乾坤!”谢三宾狗仗人势道。
王之仁闻言笑了笑。
“来人啊,把谢三宾谢大人拿下!”
“什么!”谢三宾目瞪口呆,满脸的不可置信。
“王总兵,你这是什么意思?”他连忙道。
“什么意思?”王之仁冷哼了一声。
“钱老大人,张举人他们这些文人士子尚且不顾杀生之祸,挺身而出,匡扶大明社稷。”
“我身为总兵,贵为伯爵,又手握重兵。”
“自然得举兵反正,恢复大明朝的江山了!”
刹那间,全场欢声雷动。
钱肃乐、张煌言等人竞相向王之仁行礼。
并纷纷赠诗以表达自己的心意。
而谢三宾迅速被拿下,但是他乞尾求饶,又尽出家产。
最后竟然被钱肃乐动了恻隐之心,饶了他一命。
在王之仁举兵反正后,整个浙东的抗清局势一片大好。
由于钱塘江以南,满清就只有王之仁这一支成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